,花錢辦的影評人放映會是自討苦吃。它也就這樣了。
更被厚望的《國有財產2》13號已上映,爛番茄14%,前兩週總收到128萬票房,不錯?那是用了202家影院!現在第三週已經只剩192家了,勢頭不可阻擋地跌到地心裡,最新計劃這周和下週放完就下畫,同樣沒什麼票房作為。
反而是之前最不受重視,發行費幾乎為零的《驅魔錄影》……
開幕週末收走10,768(單館5,384),不算多,也不算少,但穩穩地站住了陣腳,足以有第二週放映。
而且別忘了它是在什麼樣的發行下取得的成績,如果它是在受重視的發行下上映會怎麼樣?會不會像《顫慄汪洋》那樣有單館23,424的開幕週末?它的評價口碑支撐得住這個想象空間。
所以發行部乃至獅門都在tet的院線發行上犯了重大錯誤,要是挽救不回來地搞砸,錯失的是什麼?
一部《顫慄汪洋》?《電鋸驚魂》?《女巫布萊爾》!?
此時的發行部會議室正開著週一發行會議,氣氛一片凝固,眾人的神色都不怎麼好,以前那些對tet的調侃打趣笑聲彷彿還響在耳邊“懸崖電影的銀幕美夢”、“神秘博士”、“偽紀錄片一次就夠”……
奧登伯格拉沉著臉,看著桌上的散場調查統計檔案,特別留意著其中一些問答。
【你是從哪裡得知這部電影的?(多項選擇)
第一位:影院大廳的海報;第二位:網際網路宣傳推廣;第三位:從親友那裡獲得的資訊】
多麼失敗的宣傳,才會被“售票廳海報”排到第一位!這就是說大部分是隨機觀眾,對“偽紀錄片+驅魔”感興趣的人有很多。
【今天你來到影院,哪一項是看這部電影的關鍵選擇?(多項)
第一位:偽紀錄片恐怖題材;第二位:女主角;第三位:驅魔題材】
直接驗證這一點,整個電影業預設的“觀眾嫌棄偽紀錄片”似乎只是錯誤想象。
【你的年齡?
第一位:18-24歲(45。1%);第二位:25-34歲(32。7%);第三位:12-17歲(11。3%),第四位:35歲以上(10。9%)】
18-34歲,最龐大的市場!
【看了這部影片後,你如何評價它?(只選一項)
第一位:非常好看(38。5%);第二位:完美(36。2%);第三位:差(9。1%);第四位:好(8。7%),第五位:一般(7。5%)】
這是震驚了公司的一項。首先整份調查統計是很漂亮的,但有一個大問題是樣本不多,觀影過的上千觀眾願意做調查的只有十分之一,配合熱情很低,通常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他們不滿影片,罵它的熱情都沒有。
可是tet是爛片嗎?叫好的總比例高達83。4%!與網路的極佳反響相吻合。能不能賣座另說,至少看了它的觀眾大都沒有失望。
【這部電影符合你的期望嗎?(單項)
第一位:比我期望的好(72。2%);第二位:比我期望的差(14。3%);第三位:和我期望的差不多(13。5%)】
詭異!這一項讓奧登伯格剛看時又激動又疑惑,這項表明了tet突破了《女巫布萊爾》和《驅魔人》系列造成的觀眾印象,它不是陳腐老套平庸的,它讓人感覺撿到了寶,那為什麼沒有熱情?
【看完影片之後,你會告訴你的朋友哪些電影亮點?(多項)
第一位:結尾;第二位:女主角的表演;第三位:故事性
你最大的觀影感受是什麼?(多項)
第一位:難過;第二位:可怕;第三位:恐怖;第四位:緊張
你對影片的結局滿意嗎?(單項)
第一位:說不清楚(41。6%);第二位:不滿意(31。1%);第三位:滿意(27。3%)】
答案浮出了水面,顯然觀眾們十分為結局著迷,但矛盾的是大部分人事實上對結局並不滿意,“說不清楚”其實就是不願接受,真滿意的人只能算佔到小部分。而根據“很多觀眾哭了”的調查情況來看,原因不難找到。
奧登伯格倒是早有這個判斷,他當然知道現在的結局有多麼不商業,死亡不是問題,穀倉裡所有人都可以死掉,但以那種方式死掉瑪姬,那麼的壓抑難過!就算是獨立片,觀眾都很難承受。
所以獅門早就問過懸崖電影能否修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