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4 / 4)

小說:中國抗日戰爭史 作者:一半兒

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1937年1月,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除繼續培養紅軍幹部外,又把培養革命知識青年作為“抗大”的一項重要任務。校部由保安遷至延安,林彪任校長,劉伯承任副校長,羅瑞卿任教育長。同時成立“抗大”教育委員會,毛澤東非常關懷“抗大”的建設和教育工作,親自擔任教育委員會主席,直接領導學校的教育與建設工作。毛澤東親自確定了“抗大”“堅定的政治方向,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靈活的戰略戰術”'1939年5月26日,毛澤東在為抗大成立三週年而作的《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一文中進一步指出:“抗大的教育方針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 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並經常和中央及軍委其他領導人親臨學校演講和授課。

“抗大”透過輪訓部隊幹部和大量吸收從國民黨區域來的青年學生入校學習,培養了大批治黨治軍人才。到1937年7月初,“抗大”共培訓了軍事、政治幹部3800餘人。另外,還舉辦了供給學校、衛生學校、摩托學校等,培訓了一批專業人才。

中國共產黨透過舉辦學校,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為迎接全國抗戰的到來,作好了幹部上的初步準備。

自從瓦窯堡會議確定“為擴大與鞏固共產黨而鬥爭”的方針後,黨的組織有了明顯的擴大。到1937年上半年,黨員已發展到4萬餘人。黨的白區工作也有了新的發展,各地遭到破壞的領導機關陸續開始恢復和建立。

二、中國工農紅軍進行對日作戰的直接準備

中國工農紅軍勝利完成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長征後,即開始實行由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的戰略轉變。紅軍遵照中共中央關於新形勢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