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3 / 4)

小說:中國抗日戰爭史 作者:一半兒

1937年5月7日,毛澤東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的報告中指出:“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要有許多最好的幹部”。“我們的黨組織要向全國發展,要自覺地造就成萬數的幹部,要有幾百個最好的群眾領袖。這些幹部和領袖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子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毛澤東選集》合訂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55頁。'

1936年毛澤東在給抗日紅軍大學的指示中指出:“要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爭取抗戰勝利,就必須大大增加抗戰力量,改變敵我力量強弱的對比,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增加抗戰力量的工作和方法很多,然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辦學校,培養抗日干部。”'《毛澤東對抗大的指示》,《八路軍軍政雜誌》第10卷第4期,第35頁。'

據此,中國共產黨除加強幹部的在職教育外,付出極大精力,創辦學校,培養訓練幹部。

1。創辦中共中央黨校

1933年3月13日,中共中央於江西瑞金成立了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

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的大部分學員分配了工作,留下的學員與幹部同紅軍大學等院校合併組成幹部團(陳賡任團長,宋任窮任政委),編入中央軍委第3縱隊。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進抵瓦窯堡,學校恢復建制,正式定名為中共中央黨校,校長董必武。1935年12月初開始招生,第一期主要是訓練陝北幹部,學習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第二期主要是傳達學習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的決議和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1936年2月,黨校學員和部分教員隨主力紅軍東征,學校暫停招生。5月繼續招生。

1936年6月,黨校遷至保安,設1個高階班和8個普通班。還增加了白區工作班和白軍工作班,專門培訓統戰工作的幹部。同年10月,黨校遷到定邊,同紅四方面軍黨校合併,學校的規模有了進一步的擴大。

1937年2月,中共中央黨校遷至延安。5月,羅邁(李維漢)接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學校按學員的學習重點,分別編為紅四方面軍幹部班、老幹部班、少數民族班、白區學運幹部班、抗大轉學幹部班等13個班。

至1937年7月初,中共中央黨校在到達陝北的短短1年多時間裡,克服種種困難,以戰鬥的姿態培養了近1000名學員。

2。“抗大”的建立和發展

“抗大”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國工農紅軍大學。長征時,紅軍大學編入中共中央軍委幹部團隨軍到達陝北。1936年2月,幹部團部分教職學員同陝北紅軍幹部學校合併,在陝北安定建立了新的紅軍幹部學校。為提高紅軍幹部特別是中高階幹部的思想水平和領導藝術,中共中央決定以工農紅軍學校為基礎,建立紅軍大學,定名為“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簡稱“紅大”)。

1936年5月14日,毛澤東在陝北延川縣大相寺村召開的團以上幹部會議上強調指出,應利用全面抗戰開始之前的時機,抽調大批幹部,從軍團領導到連排基層幹部,進入紅軍大學,並要求各部隊黨委必須把選送幹部入學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保質保量地把優秀幹部選送到學校培養訓練。

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出席大會並講了話。毛澤東指出,創辦抗日紅軍大學,是為準備迎接民族革命戰爭的到來。

“第一次大革命時有一個黃埔。它的學生成為當時革命的主導力量,領導了北伐成功,但到現在它的革命任務還未完成。我們的紅大就要繼承著黃埔的精神,要完成黃埔未完成的任務,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為主導的力量,即是要爭取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群眾》第4卷第14期。'

毛澤東的講話闡明瞭創辦抗日紅軍大學的目的、意義,規定了抗日紅軍大學的教育任務。

抗日紅軍大學第一期招收學員1063人,共分三個科。一科主要為紅軍團以上幹部,二科為營、連幹部,三科為班、排幹部和部分紅軍老戰士。林彪任校長,毛澤東兼任政治委員,並親自授課。第一期學員於1936年12月底畢業,分赴紅軍主力部隊及全國各地,擔負起“鞏固國內和平,爭取民主政治,實現對日抗戰”的新任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