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胭脂緋色。
指尖的顏色,讓他眯了雙眼,半響之後,淺聲說道:“既然阿姐心神難寧,不如去佛堂焚經抄經。”
二人出了大廳,小皇帝卻在半路停了下來,轉眼細細的瞧著她。
這一寸寸的打量,似要將她給看個通透一般;寧夏垂眼立於原處,面上未曾表露情緒。
許久之後,小皇帝抬眼看向天空,聲音嘶啞,竟透著不屬於他的滄桑,“犯與不犯,都已是過往;是與不是,又有何不同?前途死路,後退無崖;是與非,得與失,全在一念之間。”
依舊寒冷的春風,帶來淡淡的花香;看著空中飄飛的花瓣,寧夏抬手將那一片白色花瓣接於手中。
四季桂,四季開;一團小小的花兒,便是馥郁芬芳,從不顯眼,亦從不桀驁。
掌心朝下,花瓣落於泥中,那一抹白,顯的那麼渺小。
小皇帝轉眼之時,便瞧著她那一抹淡然的笑容;在這份笑容之下 ;,寧夏抬眼,與小皇帝相視,“犯與不犯,還待考究;是與不是,並無不同;前途雖是死路,誰道後無生門?是與非,得與失,非在一念之間,而是一個諾言!”
莊映寒的記憶中,對仇恨甚是清晰,對太皇太后甚是模糊;她不敢肯定太皇太后有兵符和玉佩;她卻能肯定,小皇帝今日是要做個了斷!
她這話,聽的小皇帝目光一閃,一聲冷笑,抬步進了佛堂。
佛堂之中,太皇太后跪於蒲團之上,手中佛珠轉動,閉目念著經文。
就在寧夏雙腳邁進佛堂之時,太皇太后手中的佛珠忽然斷裂,一粒粒佛珠於地上跳動,發生一陣聲響。
閉目之人,猛的睜眼,眸光閃動的看向滾動的佛珠。
“朕給太皇太后請安!”
“安國叩見太皇太后。”
小皇帝上前行禮之間,撿起一粒佛珠,回頭看向寧夏,“阿姐好似始終與佛無緣。”
“皇上說的是,安國還真是與佛無緣;當年進廟只為祈福,願上天保佑爹爹平安歸來;怎奈事與願違,受人所惑,生生將一份赤子之心,化作了狼子野心。”
此話一出,跪於蒲團之上的太皇太后便是閉了眼,口中無聲念詞。
小皇帝手一揮,宮人悉數退了出去;太皇太后睜眼朝麼麼看去,麼麼忙退到門外,將門關上,
只得三人之時,太皇太后雙手合十,又是念了一陣,這才磕了三個響頭,由小皇帝扶著坐到椅上。
“該來的,終究會來,這一日,哀家等了整整十年。”
一句話,似耗費了太皇太后所有的精力;寧夏忙起身倒了杯茶水雙手遞上,面上的恭敬,半分不假。
接過茶水,飲了兩口,太皇太后這才嘆了口氣,“都想起來了?”
此一問,小皇帝眸中閃過光芒;寧夏點了點頭,平靜的回道:“回太皇太后,映寒已經想起來了,什麼都想起來了。”
雖說只知玉佩和兵符之事,此時卻該說:都想起來了!
 ;。。。 ; ;
0473:當年的真相
聞此,太皇太后放下茶杯,又是嘆了口氣,“先皇曾言,若你想起了,便告訴你一切;若是永遠想不起來,當年之事,隨著哀家入土便好。”
瞧著寧夏和小皇帝均是抬眼看來時,太皇太后笑的幾分釋然,到了今日,那個秘密,也當告知二人。
先皇逝前,再三交待讓小皇帝立莊映寒為後,這件事,也當讓二人明白其中緣由了。
“此事,說來話長,應從當年宣貴人大病之時說起……”
太皇太后的聲音,時高時低,卻是不帶任何的情緒。
或許,這些年來,她日日於佛堂禮佛,那些驚心動魄,那些爾虞我詐,都成了過往;到了一定的年歲,當年的機關算盡再次提起,都可以平靜對待。
滄桑的聲音,還原了當年的真相;當一切迷霧撥開,是與非,對與錯,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當年之事,當從宣貴人一場大病說起:
就在大宇和北煜交戰的前一年,宣貴人大病了一場,當時說是重寒,有生命之憂。只得陪嫁宮女近前伺候著,就連兒子北宮榮軒都不見。
那病斷斷續續的,剛開始皇帝還十分關心,可拖的久了,也沒死,久而而之,皇帝便沒當一回事兒。
在那之後,宣貴人對各府千金都上了心,大家都說,宣貴人這是在給北宮榮軒務色正妃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