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平沙,悉做了天然的戰場。當秦始皇帝遣蒙恬將三十萬雄兵,北拒匈奴之時,以上郡為鎖鑰重鎮。自是之後,漢胡交兵,殺人如麻,枕骸積屍,皆在此河兩岸。因此這無定河的名稱,在歷史上亦是很有價值的。唐人有詩曰: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陳陶
無定河邊暮笛聲,赫連臺畔旅人情。
函關歸路千餘里,一夕秋風白髮生。
——陳佑
這兩首詩中所說的,就是此河了。
陳摶老祖看出此河氣象不凡,將來必鍾靈異,果然到了宋太宗趙光義⑨時期,銀州防禦使李光儼的兒子李繼遷,遂割據了銀州、麟州,建都寧夏,傳統一十三世,歷年二百五十八載,所謂西夏太祖的便是。看來這陳摶之言,大是不謬。
迨後宋亡元興,元衰明繼,五百餘年之間,時治時亂,無待贅言。到了明朝的神宗、熹宗時,因為承平日久,君怠於上,臣惰於下,宦官弄權,朋黨互爭,五六十年之間,便將一個金甌無缺的大明江山,弄了個破爛不堪,又到了久治當亂之時。
及至莊烈崇禎皇帝⑩登極之後——他本是個英武有為之主——眼見得國事日非,他便拿出全副精神,勵精圖治,意欲轉危為安,大大的造一箇中興盛業。所以即位之初,首先便將一個萬惡滔天的魏忠賢立正典刑,其黨附忠賢的,一概從重治罪,其次等的,定了一個逆案,永遠不準起用。一時雷厲風行,天下人心翹然望治。只可惜這崇禎帝卻是個英而不明的人,他那一雙眼光,乃是很有限的,類如那周延儒、溫體仁、魏藻德等陰險奸狠之徒,他都誤認為忠良,把他們當股肱心腹一般的看待;至於那些忠臣義士、直言敢諫的,他反視若仇讎,任意誅戮貶謫。
第一回 陳祖師偈語徵先兆 李守忠善念獲佳城(2)
論理這明朝自從燕王靖難之役⑾,英宗奪門之役⑿,世宗附廟之議⒀,及太監劉瑾、王振、魏忠賢弄權時代,殺戮忠臣義士,黯無天日,早將國家的元氣剝喪得乾乾淨淨——所以到了神、熹二宗時代,強鄰外侮,流寇內竄,馬上將個大局弄得不可收拾,成了個風雨飄搖的時代,正所謂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到了這等時候,總須要撫慰瘡痍,培養元氣,方能夠挽回劫運;偏這位崇禎皇帝的性情又十分躁急,剛愎自用,恨不得三日兩天,便想把世事弄得太平。所以外面的盜賊日熾,他內裡的用法益嚴,日日誅戮大臣——總計崇禎十七年之中,共殺了將近二十個督撫大吏——因此人心散渙,不久國破家亡,卒以身殉。這雖是他措置失當,卻也是天意使然。然而以明朝三百年的一統山河,乃亡於銀州一匹夫之手,遠應了陳摶七百年前的讖語⒁。可見草澤英雄,亦是應運所生,非偶然之事了。這話暫且擱住。再說這銀州自從宋朝以後,便改名為米脂縣,其地北通榆塞,南接雕陰,地勢極為緊要。這一座米脂縣城,依山臨水,建築得十分堅固,前對文屏山,後倚鳳凰嶺,無定河斜繞城西,形勢倒也不錯。只是這麼一座城池,卻只有東、南、北三個城門,從來沒人見過西門,看官你想這是個什麼緣故呢?說來這話也長。原來當那唐朝時候,有個天德軍節度使郭子儀,曾單騎出巡,夜行到了銀州無定河岸邊,忽然覺得一片紅光,照耀如同白晝,遠山近水,歷歷可辨。子儀大驚,在馬上舉目一望,只見天半的祥雲四繞,中間擁出耕車一輛,珠帷繡幰之中,走出一位仙姬,自雲中飄飄下降。子儀十分驚異,急忙翻身下馬,朝著那仙姬再拜祝道:“今值七月七夕,想是上界織女星降臨。既逢上仙,願求多福。”仙姬聞言,點頭微笑道:“賜爾大富貴,亦壽考。”言畢,冉冉昇天而去。子儀且驚且喜,再看那天色轉黑,赤光盡斂,惟向東南二里許有一道紫赤光焰,仍舊通天徹地,上燭層霄。子儀細細地觀看了一會,心中暗自想道:“不料這邊陲之地,王氣如此旺盛。”於是遂向岸旁一個農家暫且寄宿,又向那家的一個老翁詢問那發光的地點,告訴他說:“這是無定河龍脈所鍾,王氣已經發露,當此承平時代,這個地方,斷乎不可鑿動,倘若驚動了龍脈,這地方上便要生出驚天動地的人來,那時候,此方人民便難免要遭塗炭了!”囑咐已畢,次日方才回鎮。
後來子儀果然官至太尉中書令,封汾陽王,七子八婿,享壽八十五歲,五福兼全,為歷史上第一人物。因此這銀州的百姓,遂在他當日遇仙之處,建了一座郭王廟,石巖上泐著“大富貴,亦壽考”六個大字,至今廟貌巍峨,為銀州著名的勝蹟。於是子儀的遺言,百姓也就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