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我的想法,這又是訓練。書出版之後的檢討會,我也提出改進意見,目的不在檢討,而是如果是我做,我會怎麼做,這是他山之石的分享,當然這也是訓練。
經驗傳承與系統化管理
最後,我把這套出版方法,彙整成“何氏出版八講”,從分析市場、解讀讀者的購買動機,到選題、到編務、到營銷、到售後服務、到後勤支援管理,在城邦集團內部,這套課程已經上過兩次,而且只有工作滿兩年的員工能成為學員,這套方法已成為城邦內部的“出版規範”,而這個團隊也有所依循,成為一個擁有科學方法、邏輯思考、有出版標準作業流程的現代化出版團隊。
我們可以用一張EXCEL報表,完成新選題的新書評估過程,我們也很容易為新書估測上市後的銷售結果,當然,我們也有無數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ex,關鍵業績指標)作為我們檢查營運成果的依據。
更重要的是,城邦出版團隊已經不只是以創新、理想取勝的團隊,我們更是講究紀律、講究協調合作、講究績效管理透明化的營運組織,我們不只有理想、有勇氣,我們更講究方法,而且不斷地自我挑戰、自我探索。
(創業陷阱: “有想法,有方法”是創業者必備的條件,所以要不斷地在工作上摸索,在方法上更好,絕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尤其新創事業時,如果能創新方法,用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流程,將會對現有市場徹底破壞,並立即成功。)
除了在內部進行系統化管理的探索外,城邦集團在策略佈局上也十分特殊,從創立初期,我們就決定未來城邦將是一個國際化的營運組織,因此我們在香港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成立了兩家子公司,並在大陸成立了探索式的營運試驗團隊。
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家子公司一直是我們銷售在臺灣之外的前進基地,經過這麼多年的調整之後,這兩家公司已變成我們重要的業績貢獻單位,每年的業績佔比超過10%,更重要的是這兩家公司都能自力更生獲利。
近兩年,我們更嘗試在海外發行刊物,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我們已經出版3本雜誌,最早創刊的一本已經獲利賺錢,另兩本則正在培育中。
另一個重要的策略佈局是數字化的探索。
城邦的數字化佈局
自從PChome Online獨立運營,脫離城邦集團之後,城邦內部只剩下幾個試驗性質的數字團隊,這對於一個以紙本為主的媒體集團而言,當然是重大缺憾,因此,如何重新展開數字佈局,一直是城邦內部不能或忘的事。
拔出石中劍(9)
2006年,我嘗試做了兩項大動作的併購案,一個是部落格來網路書店,一個是新興的社群網站“無名小站”。
部落格來網路書店的併購案幾乎要成功,當我與最大的股東統一超商議完併購意向與價格之後,沒想到原有的創始團隊跳出來反對,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事,為了避免與創始團隊為敵,我決定退出。
(創業陷阱:放棄部落格來網路書店,在生意選擇上,我絕對錯誤,但我顧及當事人的感受,“君子不奪人所愛”也是我一生的原則,我的放棄對我的公司而言不是最聰明的決定。)
無名小站的併購,則是因為我啟動較晚,雅虎奇摩早已與無名小站接觸,並且已簽訂了獨家議約權,我只好等待,最後雅虎捷足先登,我又再度落空。
但我知道城邦的數字佈局不能停,在無名小站確實與雅虎簽約的當晚,我決定找另一家規模小但有潛力的社群網站下手,這就是痞客邦(PIXNET)。
當晚我就打電話給痞客邦的創業團隊,並約好見面,我使出渾身解數,在3個月之內完成與痞客邦的合作,從此城邦集團找到進軍數字世界的前進基地。
我花了兩年的時間(2007~2008年),與痞客邦的營運團隊磨合,放手讓他們去工作,結果痞客邦在兩年內從臺灣流量100名左右的網站,進步到流量前20名以內,如果扣除臺灣之外的網站,痞客邦現在已是臺灣流量前10名的本土網站。
在痞客邦的協助下,我們也不斷複製網站的經驗,我提出實體虛擬、虛實整合的策略,我期待每一本紙本雜誌都能複製一個網站,以經營相關的讀者社群。
這個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推動中,雖然未來成敗未卜,但是作為一個實體媒體的經營者,我不能放棄對網站的探索,因為一旦放棄,代表了城邦集團未來沒有想象,如果紙本雜誌式微,我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