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法停下利潤中心、績效管理的腳步,因為每月動輒數千萬元新臺幣的資金缺口,關係著城邦能否持續維持經營的命運,我也阻止不了共同創業夥伴的出走,我唯一的目標是讓合併後的城邦不要倒閉,變成臺灣出版界最大的笑話。
雖然面臨資金的困難,但城邦集團營運體系的建立也沒有一天停下腳步,我們努力打造出版的後勤服務平臺,讓所有前端的出版團隊能有強大的後勤支援系統。
我的理念很簡單,出版有許多環節,個別的獨立出版團隊只能照顧核心流程,對其他周邊流程幾乎放棄,因此營運永遠無法上軌道,所以我喊出:“把每一個細微的出版流程,都用最專業的態度管理。”而這個後勤平臺便扮演了專業管理的角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拔出石中劍(6)
後勤支援平臺包括印務、渠道業務談判、後勤倉儲、庫存管理、物流運輸、財務、IT系統、法務和人力資源……這是個複雜的平臺,而出版團隊則保留選題、出版、營銷等工作,以獨立自主的方式運作。
(創業陷阱:“整合有效益歸平臺,獨立運作有效益,則歸出版團隊。”這是我們在決定構建平臺時,喊出的口號。嚴格來說,我們也不知道這樣的分工正不正確,但是“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測試、不斷調整,正是創業者必須有的態度。)
我們也喊出了“Plug & Play”(插上電源就能運作)口號,指的是出版團隊只要接上後勤出版營運平臺,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支援和照顧。
城邦合併之後的前幾年,營運的快速擴張絕對和這個營運體系發揮的綜效有關,城邦很快就成為臺灣最大的出版集團。
這期間,我們在組織內先後推動了ISO9000,也推動了上市上櫃的九大迴圈,當然也努力地完成了內部工作的標準化作業,這代表了我要用現代的管理系統,來提升老舊的出版行業的營運績效。
從傳統經營走向企業化管理
不過這些努力,面臨了集團內部的營運理念之爭,大多數的老出版人都認為,出版是創意的行業,不應該被管理,管理制度只會扼殺出版的理想和創意,他們的自由浪漫,讓城邦內部績效的提升、管理的追求變得十分困難,他們覺得我所推動的系統化、標準化、紀律化的管理制度,背棄了城邦合併時的盟約。
我雖然被視為“大逆不道”的出版人,但我沒有退路,不走上現代標準化的系統經營,絕對不可能成功,所以我不顧一切地走上ISO,走上內稽內控,最後還走上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的道路。
傳統的放任式出版工作方法,仰賴有經驗的工作者,仰賴創意,也仰賴運氣,營運的績效時好時壞,無法長期維持穩定,再加上偶然過度理想化,把文化人對社會的十字架背在身上,難免就會出了太多有意義但生意不足的書,這會使集團的財務陷入困境。
(創業陷阱:創業過程中,一旦組織擴大,就必須要走上系統、制度之路,稍有規模,就離不開資訊系統,所以對IT投資絕不能小氣,城邦的例子說明了IT系統的重要,也是城邦經營上的最有效的武器。(城邦在IT上投資了上億元新臺幣的金額。)
而我推動的績效管理、標準化流程,就是要讓出版工作變成最佳化、最有效率的方法,讓整個集團能保持穩定。
從2003年開始,城邦的內部流程改造,邁入最關鍵性的一役:開始匯入ERP系統,我決定把城邦的工作流程,全部用資訊系統來追蹤管理。
臺灣出版界最大手筆的投資
在眾多的ERP系統商中,我選擇了甲骨文(ORACLE),原因無它,因為城邦母公司用的是甲骨文的系統,這個計劃耗資近億元新臺幣,絕對是臺灣出版界最大手筆的投資。
而且我選擇了一次即註定輸贏的做法:一次10個模組同時上線,我賭上了我一生的英明,也賭上了城邦的未來。
我把ERP上線,當做是城邦營運策略轉型的大舉動,要把城邦從自由、放任、浪漫,帶向紀律、效率、系統化、集團化營運的道路,而我幾乎是在全公司都反對的狀況下一意孤行。
所幸在整個城邦團隊中,由我培養建立的營運團隊約佔一半左右,這一半的團隊被我下了徹底服從令,全力支援ERP的上線。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拔出石中劍(7)
前置作業大約做了一年多,命運的賭注公開的一刻終於來臨,我們在2004年9月將ERP系統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