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年
的德國人口(包括蘇佔區)將會上升到約7100 萬。與歐洲其它國家相比,目
前歐洲的義大利、法國、比利時、荷蘭及英國的糧食狀況幾乎已達到戰爭爆
發前水平,而德國人的糧食供應水平卻明顯低於歐洲其它國家。
胡佛說,美國的戰略迫需復興歐洲,並要將此作為維護和平的首要手段,
而復興歐洲只有一條途徑:生產。但是,歐洲的整個經濟是透過原料和成品
的交換而同德國經濟相互交織在一起的,因而,“沒有德國作為一個成員的
經濟力量的恢復,就不可能有整個歐洲經濟力量的恢復。”胡佛警告美國人,
說人們可以繼續把德國拴在鐵鏈上,但必須估計到,這樣,歐洲也就將是衣
衫襤褸!
胡佛的報告促使美國政府下決心將德國的復興納入“馬歇爾計劃”,並
將其作為其中重要組成部分。阿登納欣喜異常,對胡佛的人道主義大加褒揚,
從各個方面充分肯定了這個報告對德國取得馬歇爾計劃援助的意義。
從這時候起,人們感到基民盟與社民黨的分歧不僅是在兩黨的黨綱原則
上,更在兩黨對變化形勢的看法及對形勢機遇的把握上。阿登納和舒馬赫這
兩位戰後德國傑出的政界人物,也正是在這個時期脫穎而出。他們各自代表
了一條原則路線,為捍衛各自的原則,他們註定了要在政治上進行殊死較量。
這是他們政治生涯中相當重要、且命運攸關的一個時期,它將決定誰能指引
今後德國的發展方向。
最初阿登納與舒馬赫是站在一起的,他們都批評盟國的佔領政策和做
法,但是,胡佛的報告一出,阿登納敏銳地嗅出盟國對德佔領政策即將發生
改變。這位老練而精明的萊茵人立即得出結論:第一,在西方政策發生改變
之際,再堅持德國的東西兩部分合為一體顯然已是不太可能的事了。蘇聯一
方決不會放棄它在東部的權益,西方也要堅持在西部的利益,因此,德國目
前的分裂是必須正視的事實。第二,西部地區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實
現德國政治和經濟復興的,要復興,就必須利用西方。由於在戰略上需要,
西方必須對德實施支援和幫助政策,因此,阿登納一方面呼籲佔領國停止分
割肢解德國的政策,取消對德工業裝置的拆遷和經濟恢復的限制政策,另一
方面又強調基民盟將和西方盟國一起,為把德國西部建設成為反蘇重要陣地
而作出努力。他多次發表宣告,歡迎並支援西方對德佔領政策的轉變。
舒馬赫的表現正好相反。這位容不得反對意見的社民黨理論家仍然固執
地公開蔑視西方國家的佔領政策,咒罵盟國佔領當局是“傻子”、“惡棍”。
在形勢已然變化的情況下,舒馬赫仍然堅持要在德國人中培養強烈的民族主
義思想,走一條獨立於東西方之間的自主的“中間道路”。他要建設“社會
主義”的德國,不願把德國戰後的命運與西方聯絡在一起。對他來講,民主
社會主義才是理想。舒馬赫的觀點和做法令社民黨在英國工黨政府面前感到
為難:英國當然希望能在德國建立起一個親英的社會黨政府,但舒馬赫僵硬
的立場卻引起美法等的大大不快,英國工黨一向宣傳要使“社會民主黨成為
反共堡壘”,這種說法現在連工黨說來也感到為難,更難指望美法支援。英
國不能不考慮它對社民黨過分公開的支待是否會引起西方盟友的不愉快和反
對。
在盟國對德問題分歧演至白熱化的同時,阿登納的基民盟與舒馬赫的社
民黨的權力之爭也全面展開。競爭最初是在人口最多的英佔區進行的。阿登
納和舒馬赫都看到英佔區擁有的優勢地位,這裡有巨大的北海港口和人口稠
密、素有歐洲工場之稱的魯爾工業區,這決定了它將左右德國今後政治和經
濟發展。
起初,由於英國人的偏袒,基民盟在英佔區居於劣勢。成立北萊茵——
威斯特代倫州時,英國當局分配的州議會席位是:
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