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 年的奮鬥,阿登納領導聯邦德國從
無到有地建立了內部政治秩序,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蹟”,並在西方
邊界贏得了當之無愧的地位。薩爾的迴歸實際是經濟在起決定性作用。從薩
爾迴歸的那一刻起,希特勒戰爭創傷最為沉重的方面消除了。阿登納將這一
天作為一個開端,作為法德兩個唇齒相依的民族建立友好關係的一個基礎。
他不無感慨他說:“現在,法、德兩國真心實意攜手並進的道路暢通了,在
它們特有的以兩個民族睦鄰為基礎的利益範圍內進行活動的道路暢通了,為
了歐洲合作緊密地共同工作的道路暢通了。”
薩爾問題的解決把法德關係推向了一個新的時代。
通向科隆貝
“我們必須合作,而不要成為美國的工具。”
——1958 年9 月14 日戴高樂在
科隆貝與阿登納會晤時的講話
1958 年5 月,法蘭西第四共和國長期以來積聚的種種問題終於以不可挽
回的政府危機的形式總爆發了。一個昔日輝煌一時的大帝國終於因海外殖民
地問題面臨著崩潰。
第四共和國走到這一步絕非偶然,從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天起,政局就一
直不穩,政府軟弱是其根本。當初立國之時戴高樂將軍就曾讓法國人作出選
擇,是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呢,還是要一個強有力的議會,結果法國人選擇
了議會,戴高樂憤然拒絕出任總理,並退出了政壇。國民議會黨派林立意見
不統一使任何一派都難以取得優勢,政府必須靠向大多數議員妥協才能維
持。政府很容易倒臺,整個第四共和國期間僅有兩屆政府任期超過一年。同
時,戰後法國的經濟社會形勢也一直未容樂觀,殖民地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屆
政府,北非阿爾及利亞幾次出現叛亂,乃是歷屆政府的一塊心病。阿爾及利
亞與法國隔地中海相望,歷來與法國本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牽動法國政
局。1958 年5 月13 日,一直動盪不安的阿爾及利亞釀發了一起重大武裝叛
亂,叛亂直接波及國內,並眼看要引發一場軍隊暴動,局面將至不可收拾。
第四共和國的政治家們害怕了,紛紛退縮。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國民議會
不得不再請二戰英雄戴高樂出山,希望借他在軍隊和人民中的崇高威望,安
定人心,平息事態。
戴高樂再度出山並受命危難,他提出了一個重要條件,宣佈他只能接受
共和國授與的全部權力。他說:“如果人民願意的話,我就像過去發生民族
重大危機時那樣,來擔任法蘭西共和國首腦。”國民議會別無選擇,民眾呼
聲很高,阿爾及利亞局勢不容拖延,最終答應了戴高樂的全部要求。
蜇居12 年之久的戴高樂將軍再度出山,令阿登納極度擔心,戴高樂將軍
會繼續奉行第四共和國前任政治家們制定的對外政策嗎?會把迄今已經取得
一些成效的法德合作和歐洲一體化繼續下去嗎?戴高樂的思想是極端民族主
義的,阿登納對戰後初期戴高樂反美反德的言論記憶猶新。“偉大的民族”、
“法蘭西的光榮”等諸如此類的話在戴高樂1954 年和1956 年出版的《召喚》
和《統一》兩捲回憶錄中隨時可以看到。戴高樂一向主張壓制德國、防範德
國,誰也不會忘記戴高樂在1944 年12 月10 日在莫斯科同蘇聯簽定了法蘇同
盟互助條約,其防範德之心昭然若揭,戴高樂也一直反對德國重新武裝和歐
洲一體化,最近的輿論表明蘇聯人樂意看到戴高樂執政,戴高樂周圍親信中,
也有一批思想是極端民族主義、反歐並且留戀著法俄聯盟的政治家,如此等
等令阿登納憂心。
阿登納焦慮地關心著法國的政局,也關心著戴高樂的一舉一動。他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