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了時代,表現出了不信鬼神的大無畏精神。他堅定地下達了命令: 出征! 然後,他就幹了件蠢事,一件蠢得讓人毛骨悚然的事。 在出徵之前,楊鎬將自己的出征時間、出征地點、進攻方向寫成一封信,並託人送了出
去,還反覆叮囑,必定要保證送到。 收信人的名字,叫努爾哈赤。 對於他的這一舉動,許多後人都難以理解,還有人認為,他有漢奸的嫌疑。 但我認為,以楊鎬的智商,做出這樣的事情,實在是不奇怪的。 在楊鎬看來,自己手中有十二萬大軍,努爾哈赤下屬的全部兵力,也只有六萬,手下的
杜松、劉綎,身經百戰,經驗豐富,要對付山溝裡的這幫游擊隊,毫無問題。 基於這種認識,楊鎬認為,作為天朝大軍,寫這封信,是很有必要的。 在成功幹掉一頭牛,以及寫信示威之後,四路大軍正式出征,史稱“薩爾滸之戰”,就此
拉開序幕。 但在序幕拉開之前,戰役的結局,實際上已經註定。 因為幾百年來幾乎所有的人,都忽略了一個基本的問題:單憑這支明軍,是無法消滅努
爾哈赤的。 努爾哈赤的軍隊,雖然只有六萬人,卻身經百戰,極其精銳,且以騎兵為主,明軍就不同了,十二萬人,來自五湖四海,那真叫一個東拼西湊,除杜松、劉綎部外,戰鬥力相當不靠譜。 以指揮水平而論,就更沒法說了,要知道,這努爾哈赤先生並不是山寨的土匪,當年跟著李成梁混飯吃,那是見過大世面的,加上這位仁兄天賦異稟,極具軍事才能,如果李如松
還活著,估計還有一拼,以杜松、劉綎的能力,是頂不住的。 實力,這才是失敗的真相。 '1391' 楊鎬的錯誤,並不是他幹了什麼,而是他什麼也沒幹。 其實從他接手的那天起,失敗就已註定。因為以當時明軍的實力,要打贏是不容易的,
加上他老人家,那就變成不可能了。 可惜這位大爺對此毫無意識,還把軍隊分成了四部。 在這四支部隊中,他把昀精銳的六萬餘人交給了杜松,由其擔任先鋒。其餘三部各兩萬
人,圍攻努爾哈赤。 這個想法,在理論上是很合理的,但在實踐中,是很荒謬的。 按照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