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3 / 4)

他的死中,我們大致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示:

有些事不能隨便混,有些事不能混。

倒黴的不只沈惟敬,作為此事的直接負責人,石星也未能倖免,明神宗同志深感被人忽悠得緊,氣急敗壞之餘,寫就奇文,摘錄如下:

“前兵部尚書石星,欺君誤國,已至今日,好生可惡不忠,著錦衣衛拿去,法司從重擬罪來說!”

看這口氣,那是真的急了眼了。

很快,石星就被逮捕入獄,老婆孩子也發配邊疆,在監獄裡呆了幾個月後,不知是身體不好還是被人黑了,竟然死在了裡面。

所謂皇帝一發火,部長亦白搭,不服不行。

既然談也談不攏,就只有打了。

但具體怎麼打,就不好說了。要知道幫朝鮮打仗,那是個賠本的買賣,錢也不出,糧也不出,要求又多,可謂是不厭其煩,所以在此之前,兵部曾給朝鮮下了個文書,其中有這樣一句話:

宜自防,不得專恃天朝

這句話通俗一點說,就是自己的事自己辦,不要老煩別人。

'1244'

而且當時的明朝,並沒有把日本放在眼裡,覺得打死人家幾萬人,怎麼說也該反思反思,

懂點道理。誰知道這幫人的傳統就是冥頑不靈、屢教不改,直到今天,似乎也沒啥改進。

但無論如何,不管似乎也說不過去,於是經過綜合考慮,明朝還是派出了自己的援軍,如下: 吳惟忠,三千七百人。 楊元,三千人。 完畢。 看這架勢,是把日軍當游擊隊了。 雖然兵不多,將領還是配齊了,幾張新面孔就此閃亮登場。 第一個人,叫楊鎬,時任山東布政司右參政,後改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負責管理朝鮮軍務。 這是一個對明代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人,當然,不是什麼好的影響。 楊鎬這個人,實在有點搞。所謂搞,放在北京話裡,就是混;放在上海話裡,叫拎不清;放在周星馳的電影裡,叫無厘頭。 其實,楊鎬是個不折不扣的好人,因為根據朝鮮史料記載,朝鮮人對他的印象極好,也留下了他的英勇事蹟,相關史料上,是這樣說的: 所過地方,日食蔬菜,亦皆拔銀留辦。 這意思是,楊鎬兄的軍紀很好,且買東西從來都付現款,概不拖欠。這麼大方的主,印象不好,才是怪事。但能不能打仗,那就另說了。

作為萬曆八年的進士,楊鎬先後當過知縣、御史、參議、參政,從政經驗十分豐富,仗他倒也打過,原先跟著遼東總兵董一元,還曾立過功。不過這次到朝鮮,他的心情卻並不怎麼愉快。

因為就在不久前,他帶著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梅出擊蒙古,結果打了敗仗,死傷幾百人,本來要處理他,結果正好朝鮮打仗,上面順水推舟,讓他戴罪立功,就這麼過來了。 戴罪,本來就說明這人不怎麼行,竟然又送到朝鮮立功,看來真把日本人當土匪了。 客觀地講,楊鎬還是有些軍事才能的,而且品行不錯,做事細緻,但他的優點,恰好正是他的缺點。 清朝名臣鄂爾泰曾經說過一句話:大事不糊塗,小事必然糊塗。

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因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世界上的折騰是無限的,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折騰中去,是不可能的。 李如松是個明白人,他知道自己是軍人,軍人就該打仗,打贏了就是道德,其他的問題都是次要的。 楊鎬是個搞人,而搞人,註定是要吃虧的。 幸好,明朝也派來了一個明白人。 '1245'

萬曆二十一年(1593),送別了李如松後,麻貴來到了延綏,擔任總兵,繼續他的戰爭事業。在這裡,他多次擊敗蒙古部落,立了無數大功,得了無數封賞。到了萬曆二十四年(1596),終於膩了。於是他向朝廷提出了退休。

考慮到他勞苦功高,兵部同意了他的申請,麻貴高興地收拾包袱回家修養去了。 但工作註定是幹不完的,萬曆二十五年(1597),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麻貴起復。 而他被委任的職務,是備倭大將軍總兵官,兼任朝鮮提督。 接到命令後,麻貴立即上路,沒有絲毫推遲。他很清楚,幾年前,那個無與倫比的人,

曾擔任過這個職務,並建立了輝煌而偉大的成就。 四年前,我跟隨著你,爬上了城樓,現在,你未竟的事業,將由我來完成。 麻貴的行動十分迅速,萬曆二十五年(1597)七月七日,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