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3 / 4)

,江東之、李植、羊可立各降三級,發配外地。 家犬就這麼變成了喪家犬,不動聲色之間,申時行獲得了昀終的勝利。 和稀泥的藝術

對申時行而言,江東之這一類人實在是小菜一碟。在朝廷裡呆了二十多年,徐階、張居正這樣的超級大腕他都應付過去了,混功已達出神入化的地步,萬曆五年出山的這幫小嘍羅自然不在話下。

混是一種生活技巧,除個別二桿子外,全世界人民基本都會混。因為混並不影響社會進步,人類發展,該混就混,該幹就幹,只混不幹的,叫做混混。 申時行不是混混,混只是他的手段,幹才是他的目的。 一般說來,新官上任,總要燒三把火,搞點政績,大幹特幹,然而綜觀申時行當政以來的種種表現,就會驚奇地發現,他的大幹,就是不幹。他的作為,就是不作為。 申時行乾的第一件事情,是廢除張居正的考成法。

這是極為出人意料的一招,因為在很多人看來,申時行是張居正的嫡系,毫無理由反攻倒算。 '1290' 但申時行就這麼幹了,因為這樣幹,是正確的。 考成法,是張居正改革的主要內容,工作指標層層落實,完不成輕則罷官,重則坐牢,令各級官員威風喪膽。 在很長時間裡,這種明代的打考勤,發揮了極大效用,有效提高了官員的工作效率,是張居正的得意之作。 但張先生並不知道,這種考成法,有一個十分嚴重的缺陷。 比如朝廷規定,戶部今年要收一百萬兩稅銀,分配到浙江,是三十萬,這事就會下派給戶部浙江司郎中(正五品),由其監督執行。 浙江司接到命令,就會督促浙江巡撫辦理。巡撫大人就會去找浙江布政使,限期收齊。 浙江布政使當然不會閒著,立馬召集各級知府,限期收齊。知府大人回去之後召集各級知縣,限期收齊。 知縣大人雖然官小,也不會自己動手,回衙門召集衙役,限期收齊。 昀後幹活的,就是衙役,他們就沒辦法了,只能一家一家上門收稅。 明朝成立以來,大致都是這麼個辦法,就管理學而言,還算比較合理,搞了兩百多年,也沒出什麼大問題。 考成法一出來,事情就麻煩了。 原先中央下達命令,地方執行,就算執行不了,也好商量。三年一考核,災荒大,儁民多,今年收不齊,不要緊,政策靈活掌握,明年努力,接著好好幹。 考成法執行後,就不行了,給多少任務,你就得完成多少,短斤少兩自己補上,補不上就下課受罰。 這下就要了命了,衙役收不齊,連累知縣,知縣收不齊,連累知府,知府又連累布政使,一層層追究責任,大家同坐一條船,出了事誰也跑不掉。 與其自下而上垮臺,不如自上而下壓臺。隨著一聲令下,各級官吏紛紛動員起來,不問理由,不問藉口,必須完成任務。

於是順序又翻了過來,布政使壓知府,知府壓知縣,知縣壓衙役,衙役……,就只能壓老百姓了。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上級壓下級,下級壓百姓。一般年景,也還能對付過去,要遇上個災荒,那就慘了,衙役還是照樣上門,說家裡遭災,他點頭,說家裡死人,他還點頭,點完頭該交還得交。揭不開鍋也好,全家死絕也罷,收不上來官就沒了,你說我收不收?

以上還算例行公事,到後來,事情越發惡劣。 '1291' 由於考成法業績和官位掛鉤,工作完成越多,越快,評定就越好,升官就越快。所以許

多地方官員開始報虛數,狗不拉屎的窮鄉僻壤,也敢往大了報,反正自己也不吃虧。 可是朝廷不管那些,報了就得拿錢。於是挨家挨戶地收,收不上來就逼,逼不出來就打,打急了就跑。而跑掉的這些人,就叫流民。 流民,是明代中後期的一個嚴重問題。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社會不安定因素,這些人離開家鄉,四處遊蕩,沒有戶籍,沒有住所,也不辦暫住證,經常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 到萬曆中期,流民數量已經十分驚人。連當時的北京市郊,都盤踞著大量流民。而且這幫人一般都不是什麼老實巴交的農民,偷個盜搶個劫之類的,都是家常便飯。朝廷隔三差五

就要派兵來掃一次,十分難辦。 而這些情況,是張居正始料未及的。 於是申時行毅然廢除了考成法,並開闢了大量田地,安置各地的流民耕種,社會矛盾得

以大大緩解。 廢除考成法,是申時行執政的一次重要抉擇。雖然是改革,卻不用怎麼費力,畢竟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