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讓人費解的是,在這片狂風驟雨之中,有一個人卻始終保持著沉默。 面對漫天陰雲,申時行十分之鎮定,既不吵,也不鬧,怡然自得。 這事要換在張居正頭上,那可就了不得了。以這位仁兄的脾氣,免不了先回罵兩句,然
後親自上陣,罷官、打屁股,搞批判,不搞臭搞倒誓不罷休。劉臺、趙用賢等人,就是先進典型。 就能力與天賦而言,申時行不如張居正,但在這方面,他卻遠遠地超越了張先生。
申首輔很清楚,張居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政務天才。而像劉臺、江東之這類人,除了嘴皮子利索,口水旺盛外,幹工作也就是個白痴水平。和他們去較真,那是要倒黴的,因為這幫人會把對手拉進他們的檔次,並憑藉自己在白痴水平長期的工作經驗,戰勝敵人。
所以在他看來,李植、江東之這類人,不過是跳樑小醜,並無致命威脅,無須等待多久,他們就將露出破綻。 所謂寬宏大量,胸開寬廣之外,只因對手檔次太低。 '1288' 然而“鐵三角”似乎沒有這個覺悟,萬曆十三年(1585)八月,他們再一次發動了進攻。 事情是這樣的,為了給萬曆修建陵墓,申時行前往大峪山監督施工,本打算打地基,結
果挖出了石頭。
在今天看來,這實在不算個事,把石頭弄走就行了。可在當時,這就是個掉腦袋的事。 皇帝的陵寢,都是精心挑選的風水寶地,要保證皇帝大人死後,也得躺得舒坦,竟然挑
了這麼塊石頭地,存心不讓皇上好好死,是何居心? 罪名有了,可申時行畢竟只是監工,要把他拉下水,必須要接著想辦法。 經過一番打探,辦法找到了:原來這塊地是禮部尚書徐學謨挑的,這個人不但是申時行
的親家,還是同鄉。很明顯,他選擇這塊破地,給皇上找麻煩,是有企圖的,是用心不良的,是受到指使的。
只要咬死兩人的關係,就能把申時行徹底拖下水。而這幫野心極大的人,也早已物色好了首輔的繼任者,只要申時行被彈劾下臺,就立即推薦此人上臺,並藉此控制朝局,這就是他們的計劃。
然而這個看似萬無一失的計劃,卻有兩個致命的破綻。 幾天之後,三人同時上疏,彈劾陵墓用地選得極差,申時行翫忽職守,任用私人,言辭十分激烈。 在規模空前的攻擊面前,申時行卻毫不慌張,只是隨意上了封奏疏說明情況,因為他知
道,這幫人很快就要倒黴了。 一天之後,萬曆下文回覆: “閣臣(指申時行)是輔佐政務的,你們以為是風水先生嗎(豈責以堪輿)!?” 怒火中燒的萬曆罵完之後,又下令三人罰俸半年,以觀後效。 三個人被徹底打懵了,他們抓破腦袋,也想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歸根結底,還是資訊工作沒有到位。這幾位仁兄晃來晃去,只知道找地的是徐學謨,卻
不知道拍板定位置的,是萬曆。 皇帝大人好不容易親自出手挑塊地,卻被他們罵得一無是處,不出口氣實在說不過去。 不過還好,畢竟算是皇帝的人,只是罰了半年的工資,勵精圖治,改日再整。 可還沒等這三位繼續前進,背後卻又捱了一槍。 '1289'
在此之前,為了確定申時行的接班人選,三個人很是費了一番腦筋,反覆討論,昀終拍板——王錫爵。 這位王先生,之前也曾出過場。張居正奪情的時候,上門逼宮,差點把張大人搞得橫儀自盡,是張居正的死對頭,加上他還是李植的老師,沒有更適合的人選了。 看上去是那麼回事,可惜有兩點,他們不知道:其一,王錫爵是個很正派的人,他不喜歡張居正,卻並非張居正的敵人。 其二,王錫爵是嘉靖四十一年進士,考試前就認識了老鄉申時行,會試,他考第一,申時行考第二,殿試,他考第二,申時行第一。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毛澤東 基於以上兩點,得知自己被推薦接替申時行之後,王錫爵遞交了辭職信。 這是一封著名的辭職信,全稱為《因事抗言求去疏》,並提出了辭職的具體理由: 老師不能管教學生,就該走人(當去)! 這下子全完了,這幫人雖說德行不好,但畢竟咬人在行,萬曆原打算教訓他們一下後,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可這仨太不爭氣,得罪了內閣、得罪了同僚,連自己的老師都反了水,再這麼鬧騰,沒準自己都得搭進去,於是他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