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部分(2 / 4)

小說:狼行三國 作者:這就是結局

孟德,怕是我三家聯手也斷非其敵,如今交州之事已了,我軍又該如何自處之?”孫策出言之時面上帶著緬懷的神色,當年若非劉毅飛騎來援,他父子怕是早已身首異處,如今與之為敵小霸王不會受這些掣肘,但言中提起燕王還是帶有不少的敬意!說道最後眉頭越發的緊縮起來,二人見解亦與自己相同,卻如何行事才可應之?

“青州一戰于禁大軍最重安返兗州,燕軍雖得實地卻未必能遂劉毅心願,此一戰燕軍的實力依然展現無疑,不負天下強軍之稱,即使以曹軍的善戰怕也要稍遜一籌,能夠成功脫出亦要歸功於北地的那場大雪!以劉毅向來的用兵絕不會讓機會流走兩次,接下來的兗州之戰燕軍安排當必更為周詳,曹軍諸將固然有能亦不乏智謀之士輔佐,可兵力優劣卻難以彌補!瑜詳觀戰報,度之戰局勝敗不言而喻,至於大勝還是慘勝、疾勝疑惑緩勝還要看雙方的籌謀,而其關鍵之處就在燕軍騎兵能否將曹軍虎豹騎一舉殲之,若能便是大勝之局不可逆轉,若不能加上劉玄德之助力,按燕軍一心求穩之意戰局便還有轉機!”周瑜聞言沉吟片刻又在言道,身在交州可他大部的精力卻在中原。

出於訊息傳遞的速度,此時三人尚不知徐公明龍驤軍兵出徐州之舉,以周瑜的眼光當能看出劉毅與此戰之中的一些心理,假使曹軍可以將戰局有著一定程度的扭轉必是在燕軍這個穩字之上做足功夫,而以劉毅本身及其麾下之能,恐怕兗州亦難有相抗之力,只不過是曹軍能夠消耗對方多少的實力或在別處是否能取得補償罷了,倘若此時讓他知曉龐統之謀怕其看法還會有所改變!當然身為三軍之帥,周郎對兗州實際戰局的分析是極為精到的,出言就是最大的要害所在。

“然也,北地地形平坦極利騎兵縱橫,而此處正是燕軍最強所在,近二十萬鐵騎又在劉毅這般帥才手中,誰也難以與之正面相抗,曹軍虎豹騎在兗州雖然窘迫但還是一盤活棋,而一旦被燕軍將之圍殲,少了後顧之憂的劉毅確實可以為所欲為!出自本心,肅卻願那夏侯妙才與曹子和等輩可有出奇戰術!”魯肅點頭稱是,提起燕地的騎軍,三人面上都是一派凝重之色,他們是深知此時一支強大的鐵騎代表著什麼,眼下還是曹軍在承擔著最大的壓力,可今後了,他們總要去直面這一支足可橫掃天下的勁旅,希望曹軍有所作為亦是理所當然。

“此事策心中亦是深知,當年數千騎軍在劉毅手中便可與董賊萬餘西涼鐵騎相抗,如今其戰力可想而知,終不可將戰局完全寄望在曹軍奇計之上,我方拿下交州並未折損太多兵力,加之水軍在手足有一戰之力,是否應當對中原戰事加以支援?所謂唇亡齒寒,一旦曹軍被燕軍擊垮與我而言絕非有利!”孫策對此深以為然,他可是親眼目睹過劉毅指揮騎軍的,那時起手下不過數千,如今卻是二十萬,便是這個簡單的數字對他而言便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倘若真如周瑜之言曹軍在兗州慘敗以燕軍之勢怕還是難以善罷甘休,最終自己還是要面對,與其被動防禦,倒不如此時主動出擊!

第九百三十六章 欲加之罪

(感謝“滾動的大山”兄投出的寶貴月票。)

其實若要深論起來,孫策與劉毅之間還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同樣身處風雲將譜之上武勇過人,同樣在身邊匯聚一干英才為其大業出力,亦是同樣有著生死與共的結義兄弟。只不過似乎在每一處之上劉毅都要勝過小霸王不少,尤其是作為雄主的心胸氣度,沉穩堅韌,孫策的才幹更傾向於決戰沙場的軍中之帥,而劉毅在各處都是顯得極為平衡,這可能也是如今二人之間聲望地位實力有著巨大差距的原因之一,當然朗生還有著一個優勢是無人可以企及的,那便是穿越!

孫策之言問出,周瑜與魯肅二人相視一眼,便已瞭然對方心意,經過這多年以來的戰事與挫折,孫伯符無疑已經成熟了許多,便是放在漢末諸侯之中亦是佼佼之輩,可眼前他的對手卻是太過強大,劉毅、曹操、劉備哪個不是難得一見的雄主之才?相比他們而言,更為年青的孫策至少在臨大局的沉著之上還要差了不少的火候。越是形勢複雜壓力如山就越要沉穩冷靜堅韌不拔,此處小霸王仍然需要歷練。

“兄長之言是也,倘若燕軍對曹軍得以大勝,與我而言便確是唇亡齒寒之局,但此時劉毅雖有厚勢但言及勝敗還為時過早,兗州經曹操經營多年,國險而民附,想要在此地將虎豹騎這等精銳擊破便以燕軍騎軍之力當也要大費周折,加之漢中之處與中原戰局恰好相反,張子才雖是燕軍之中難得的帥才但其對手卻是親領大軍的曹操,此處又是燕軍新得之所,假使曹孟德可以拿下漢中,即或兗州經歷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