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最好的經濟學家和經濟學學生不僅僅是匠人,他們能把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運用自如。

現在就擔心經濟學理論的應用總是很難且有不確定性,未免為時過早。本書的首要目的是使你能開始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問題,我們相信,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經濟學的思考會讓人上癮。一旦你習慣了經濟學推理的原則,並把它變成你自己的工具,你就會發現它大有用武之地。你會注意到,很多關於經濟和社會事務的文章或言論都是真知灼見和胡言亂語的混合物。你開始〃突破常規的框框〃想問題,這是一種珍貴、強大且有益的知識技能。

你能一筆將圖中的點都互相連線起來嗎?要求不走重複路線。(提示:突破框框思考。)

簡短回顧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由社會理論家創造出來,是為了解釋人與人之間產生秩序和協作的原因,因為從表面看來,群體間的合作不甚協調,人人都追逐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顧及自己合作伙伴的利益。經濟學是關於選擇及其無意後果的理論。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的基本預設是:所有社會現象均源於個體的行為以及群體的合作,在這些活動中,人們基於他們預期的額外收益和成本進行選擇。只有個體進行選擇。他們可能會自己作決定,也可能因為在集體(家庭、企業、政府機構等等)中與他人合作而作決定。但是,這不應該使我們忽略下述事實:以集體名義的選擇實際上是由個體做出的,而這些個體都在實現各自計劃和目標的過程中權衡利弊、節約資源。人們因為資源稀缺進行節約,這為他人創造了多種選擇機會,他們的行為產生不斷變動的淨利益,群體間對淨利益的持續互相調節又使得合作更加默契。

經濟學理論在研究人類行為和協作的時候,特別重視個體的選擇。個體一直在比較預期的額外收益與成本,我們常常稱之為節約。儘管這種視角有偏見和侷限,但是,若要理解複雜的社會生活現象,理論是必不可少的。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還強調遊戲規則的重要性,以及遊戲規則影響我們選擇的方式。產權是指透過法律來指定稀缺物品的所有權,它是遊戲規則的一個關鍵要素。社會產權是把所有權指派給全社會,而不是個別人。但問題在於,社會自身並不能做出選擇或決策,只有個體才可以。私有產權制度把所有權指派給特定的個體,產權可以自由交易。正因為如此,私有產權能使我們對機會和選擇有清晰的認識,同時也構成了市場經濟的基礎。

◇歡◇迎訪◇問◇BOOK。◇

第8節: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1)

第2章 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

2。1 好東西和壞東西

2。2 物質財富之謎

2。3 貿易創造財富

2。4 值不值?效率與價值

2。5 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2。6 從專業化和交換中獲益

2。7 為什麼要專業化

2。8 從人際貿易到國際貿易,再到人際貿易

2。9 交易成本

2。10 降低交易成本的動機:中間人

2。11 中間人創造資訊

2。12 市場作為發現過程

延伸閱讀: 經濟增長:專業化、交換和法制

經濟學家普遍支援自由貿易,然而長期以來,在西方世界,貿易的名聲不佳。這大概是因為人們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即僅僅透過交換不可能有真正的收穫。農業和製造業被認為是真正生產性的行業,因為它們能創造出新事物,一些額外的東西。但是,貿易只不過是用一種東西交換另一種東西。這似乎能推論出,商人從貿易中得到的利潤,就相當於他們在對全社會課某種稅。農民和工匠付出辛勞,得到所謂的真實產品,並從中獲得工資或其他利潤,所以,他們的收入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名正言順的;換句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商人就不一樣了,他們什麼都不種就坐收果實;他們的活動看起來什麼也不創造,卻能得到報酬。所以會有人認為,貿易就是社會渣滓,典型的無效率。

這種論證方法會引起很多人的強烈共鳴,他們還對商人保持著古老的敵意,這種敵意表現為對〃中間人〃的不信任。人們常常想繞過中間人,把中間人看成一種合法的強盜,他們被授權在貿易高速公路上向每一個過路人強行索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走到這條路上來的人不是極其愚蠢就是不幸之至。(在市場經濟體制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