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3)

小說:三峽拾韻 作者:江暖

民逾百萬,能否使廣大移民安居樂業,是關乎整個工程成敗的大問題。好在我們已在葛洲壩水庫“開發型移民”經驗可資借鑑,亦有清江隔河巖水庫移民的成功範例,更有三峽庫區移民搬遷試點的成功經驗,只要心誠,工作做得紮實,百萬移民的前途是光明的。

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副主任李伯寧先生曾坦誠相告:移民工作之難與易,歸結到一點,就是你把移民當“包袱”,還是當“動力”。當“包袱”背起來,百餘萬人口被動遷移,勢必

越背越沉;當“動力”啟動三峽工程,走“開發型移民”新路,廣大淹沒區移民勢必急國家

之所急,想三峽工程之所想,與黨和政府同舟共濟,共創庫區開發經濟建設大業,非但不成

為負擔,而且會甘心情願為國家再作貢獻,再立新功!

的確,我們的民族,關鍵之時,有異乎尋常的凝聚力!

我們的人民,在國家考慮長遠發展規劃,使區域性利益遭受挫折甚至做出犧牲的時候,從來都毫無怨尤。

三峽移民:困難與希望同在。

但願三峽工程從夢幻成為現實的時候,我們的百萬移民同胞家園美好,生活甜蜜!

夢裡不知身是客(後記)

以雙腳丈量三峽,用目光碰撞三峽,不知不覺裡,時光已流失15年矣。作為新聞記者和非專業作家,享有一份榮耀也承受一種尷尬:當記者,我有緣親近三峽,感性認識搗鼓的文字是一種“模式”;做作家,理性思考後侍弄的文字則是另一副“面孔”。多年來,我都自覺是個“兩面人”,在兩種文字間惶惑不安。

呈現在您面前的這本散文集子,篇什不算多,文字也難說雅,是一個業餘作者、一個置身三峽的“客人”奉獻給您的禮物。倘有幾篇文章或幾個句子使您眼熱動情,使您也想作為客人親臨三峽,餘願足矣。

在三峽往復奔波,此情彼景,常令我激動不已。我把感同身受的實景和幻想綴成文字,亦把我的喜悅我的困惑我的祈盼我的煩惱統統擲於三峽,試圖在心裡打一個“結”抑或解開一個“結”。

能麼?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們心儀三峽,吟唱三峽,早把三峽壅成詩山歌海了。鼠輩如我者,仍想在此描圖作畫,只能“偷機取巧”,因此我把這本集子命名為:“三峽拾韻”。

把10多年散發在各地報刊的三峽文字彙集起來,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內“聚焦”,不怕議論,不計收穫,我想我是在以我的真誠與您交友與您談心哩。

寫三峽的散文多,我寫的就這一本,成敗得失,評說的不是作者。坦白地講,置身三峽,我想寫的東西還挺多,路還得繼續走下去,倘若能在前進的路途收到您的資訊,得到您的批評,我將深以為幸。

�����

(作者於葛洲壩廢思堂�)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