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去楚國找某某某,就說老二不罪入獄,自己來楚國看看他,帶了太多的銀子不方便,先寄存在貴處。
老大到楚國後就照辦了。這位某某某是楚國的重臣,收下銀子後,他連夜進宮,對楚王說:“臣夜觀天象,似有不祥之兆,大王應馬上大赦天下,以感動上天,避禍驅兇”。第二天,楚王大赦天下,老二無罪釋放。
老大這時候就尋思:我昨天剛到楚國,老二今天就遇到了大赦,那白花花的銀子豈不是白花了?如果自己既救出了老二又省下了銀子,豈不是更會被老爸高看一眼?於是他來到某某某家,說自己要離開楚國回家了,來取寄存在這裡的東西。可是,老大前腳帶著銀子剛出門,某某某後腳就又來到宮中,對楚王說:“有一個越國的罪犯,居然向我行賄要求赦免他,對這種辱我楚國聲譽之徒,大王一定要加以重罰。”結果,老大和老二還沒走出多遠就被追兵趕上,老二被抓回去砍了頭。
由於范蠡用人不當,為了照顧老大的面子,結果卻丟掉了老二的腦袋。類似的案例還有《失街亭》,本來馬謖只善於紙上談兵,作個參謀最合適不過,可諸葛亮卻讓他去當把守街亭要地的“一把手”,最後不得不捏著滿把的汗唱上一出《空城計》,幸虧司馬懿投鼠忌器放了自己一馬,不然早就一命嗚呼、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相生相剋(1)
在管理活動中,恩、威、德絕不是割裂地獨立存在的,它們密切聯絡、互為因果,相輔相承、相生相剋。但與此同時,恩、威、德又不是並列排列的,就實現管理目標而言,德是基礎、恩是關鍵、威是保障,因此,儘管三者都是手段,但在更多的時候,威對於管理目標的實現更為直接,因而也就具有著更為重要的地位。
在本章中,我們將以威為樞紐來探討恩、威、德三者間的相互關係。一方面,恩能生威亦能損威,另一方面,威能保障施恩又能使恩的效能受到削弱。與此同時,恩和威的實際運用,又必須要以德為基礎,在德的架構內來執行。
在管理活動中,你可以用胡蘿蔔鼓勵人們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但又不能給得太多,給太多他就可以和你一樣,讓別人去幹他想幹的事情去了。比如,把你從管理者的位子上拉下來,或者乾脆結果了你的小命兒。你可以用大棒懲罰和防止人們去做你不希望他們去做的事,並保證公平分配的原則得以落實,但如果你用大棒來亂分胡蘿蔔,“殺貧濟富”,或者“殺富濟懶”的話,你想殺的人就可能奪了你的大棒殺你而自濟。
呵呵,像和尚唸經,太抽象了是吧?那我們就換一種比較形象的比喻。如果我們把管人比作是治水的話,那麼:
恩就是必要的落差對水所產生的引力,沒有利益的牽引水就不會流動。
威就是兩側堤岸的強制力,失去了堤岸的約束水將會四處漫溢。
德則是河床的承載力,沒有了河床做基礎也就無從構成一條大河的管理體系。從此種意義上說,河床是大河的第三條堤壩。
談到河就不能不談中國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的父親鯀採用堵截的方法治水沒有成功,大禹吸取了父親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
在人們看來,鯀無疑是愚蠢的,而禹的治水方法是十分高明的。其實,把管人比做治水並不是北京老張的原創,古人就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然而,在管理活動中,有時並不具備“決之使導”的條件,而是需要一言九鼎的權威。
有兄弟三人去野外射雁,剛巧有一隊大雁飛過來;於是,老大說射下大雁來要紅燒,老二說要清蒸,老三說要烤著吃。兄弟三人爭論不休的時候,大雁卻早就飛走了。當意見不統一而又急需要做出決斷時,就要求管理者當機立斷,否則雞一嘴鴨一嘴地爭吵不止,就會錯過最佳的決策時機。這就像大河流經平坦的沙漠或平原,當落差不足時就需要高築堤壩,而絕不能聽任流水毫無目的地漫溢。
所以,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個著名原則——不爭論!
“黃河氾濫兩千載,淹沒開封幾座城”。 開封屬黃河中下游地區,穿過世界上最大的黃土高原後,黃河進入了廣闊的華北平原。這裡地勢平坦,流速降低,從中上游黃土高原上帶來的巨量泥沙,至此便大量沉積下來。到了開封境內,這種現象最為明顯。據統計,每年大約有3億噸泥沙淤積在下游河床內,使這段河床每年平均升高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