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聯絡在一起的,那麼就認為這個經驗與“此刻的經驗”相比是“較早的”。這是一種用於回憶經驗的排列概念次序的原則,而貫徹這個原則的可能性就產生了主觀的時間概念,亦即關於個人經驗的排列的時間概念。
使時間要領具有客觀意義是什麼意思呢?我們舉一個例子。某甲(“我”)有這樣的經驗:“天空正在閃電”。與此同時,某甲還經驗到某乙的這樣的一種行為,某甲可以把這種行為與他本身關於“天空正在閃電”的經驗聯絡起來。這樣某甲就把“天空正在閃電”的經驗與某乙聯絡起來。對於某甲來說,他認為其他的人也參與了“天空正在閃電”的經驗。“天空正在閃電”廉潔不再被解釋為一種個人獨有的經驗,而是解釋為其他人的經驗(或者最終解釋為僅僅是一種“潛在的經驗”)。這樣就產生了這樣的解釋:“天空正在閃電”本來是進入意識中的一個“經驗”,而現在也可以解釋為一個(客觀的)“事件”了。當我們談到“實在的外部世界”時,所指的就是所有事件的總和。
我們已經看到,我們感到必須為我們的經驗規定一種時間排列,大體上如下所述。如果β尺於α,而γ又遲於β,則γ也尺於α(“經驗的序列”)。對於我們已經與經驗聯絡起來的“事件”而言,這方面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乍看起來似乎顯然可以假定事件的時間排列是存在的,這種排列與經驗的時間排列是一致的。一般來說,人們已不自覺地作出了這個假定,直到產生疑問為止。為了獲得客觀世界的觀念,還需要有另一個輔助概念:事件不僅確定於時間,而且也確定於空間。
在前幾段中我們曾試圖描述空間、時間和事件諸概念在心理上如何能與經驗聯絡起來。從邏輯上說業,這些概念是人類智力的自由創造物,是思考的工具,這些概念能把各個經驗相互聯絡起來,以便更好地考察這些經驗。要認識這些基本概念的經驗起源,就應該弄清楚我們實際上在多大的範圍內受這些概念的約束。這樣我們就可以認清我我們所具有的自由;要在必要的時間合理地利用這種自由總是相當困難的。
這裡關於空間…時間…事件諸概念(我們將把這些概念螽稱為“類空”概念,以有別於心理學方面的要領的心理起源方面,我們還要作一些必要的補充。我們曾經利用箱子以及在箱子裡面排列物質客體的例子把空間概念與經驗聯絡起來。因此,此種概念的形成就已經以物質客體(例如“箱子”)的概念為前提。同樣,對於客觀的時間要領的形成人也起著物質客體的作用。所以,依我看來,物質客體概念的形成必須先於我們的時差空概念。
所有這些類空概念,與心理學方面的痛若、目標和目的等一類的概念一樣,同屬於現代科學興起以前的思想。目前物理思想的特點,和整個自然科學思想的特點一樣,是在原則上力求完全用“類空”概念來說明問題,力求借助於這些概念來表述一切具有定律形式的關係。物理學家設法把顏色和音調歸之於振動;生理學家設法把思想和痙歸之於神經作用。這樣就從事件存在的因果關係中消除了心理因素,這種心理因素從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構成因果關係中的一個獨立環節。目前“唯物主義”一詞無疑正是指的這種觀點,亦即認為完全用“類空”要領來理解一切關係在原則上是可能的。(因為“物質”已失去了作為基本概念的地位。)
為什麼必須把自然科學思想中的基本觀念從柏拉圖的奧林巴斯天界上'希臘神話傳說奧林巴斯山(在希臘北部)是太古時代希臘諸神居住之處,這裡指很大的架勢而言。——譯者注'拖下來並設法把它們的世俗血統揭發出來呢?答曰為了使這些觀念擺脫與世隔絕的禁令,從而能夠在構成觀念或要領方面獲得更大的自由。休謨和馬赫首先提出這種中肯的想法,他們在這方面具有不配的功勞。
科學從科學發展前的思想中將空間、時間和物質客體(其中重要的特例是“固體”)的概念接收過來,加以修正,使之更加確切。在這方面第一個重要的成就是歐幾里得幾何學的發展。我們決不應該只看到歐幾里得幾何學的公理體系而看不到它的經驗起源(把固體鋪展開來或拼靠在一起的可能性)。具體說來三維性和歐幾里得特性都是起源於經驗的(空間可以完全用結構相同的“立方體”充滿)。
由於發現了剛性的物體是不存在的,使得空間概念更加微秒了。一切物體都彈性形變,它們的體積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幾何結構(其全等的可能性由歐幾里得幾何學來描述)的表示不能脫離物理概念。但是由於物理學畢竟還須假手於幾何學始能建立其中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