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3 / 4)

小說:隋末之雄霸天下 作者:風雅頌

、、、、、

藥王孫思邈的大名,在座的隋朝臣將領倒是大多都聽說過此人。

他是關中耀縣人,開皇元年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從小就聰明過人,受到老師的器重,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說。

孫思邈喜歡研究道教經典,探養生術,同時也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後來便選擇了“濟世活人”作為其畢生事業,為了解中草藥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除此之外,他還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

隨著他濟世醫人,名氣越來越大。楊堅也曾邀請他入宮成為醫,並封他做國博士。但孫思邈認為走仕途、做高官過世故,不能率性而為,缺少自由。便多次婉拒了朝廷的封賜。

如今隋軍面臨瘟疫困繞,自然所有的人都想起了這位藥王。

只不過,孫思邈現在遠在中原,自然是不可能來遼東為患病的大軍醫治了。

這時,一位四十餘歲,留著兩撇長鬚,相貌儒雅的中年官員,便出列拱手說道:“陛下,既然此瘟疫連醫都無法醫治,而藥王孫思邈又不在此處。那微臣便建議及早撤離遼東,以免陛下和諸位大人被連累感染,以致釀成嚴重後果。

眾人認得,此人便是年前故去的前尚書令、越國公之楊玄感。在楊素故去之後,楊家的聲勢已經大不如前了。除了楊玄感本人還僥倖擔任了兵部尚書外,其他楊家弟皆未能擔任重要職務。且就是楊玄感這個兵部尚書,聽起實權不小,其實也是有名無權。沒有楊廣的命令,他調動不了一兵一卒,而軍隊的人事安排,兵部也根本無權作主,只是一個釋出軍事命令,管管後勤的養老機構。

熟悉內情的官員都知道,這主要是由於宇述和楊素以前就明爭暗鬥激烈,而楊素死後,楊玄感卻沒有楊素當年的魄力和能力,而且楊廣也覺得弘農楊家的弟和朋友多,遠比人丁單薄、且名聲不好的宇家威脅更大。

再加上楊廣原本就想削弱關隴門閥的勢力,正好便可利用宇家和楊家的衝突,打壓一下朋黨遍地的楊家。所以便在兩家之爭中,採取了偏向宇述的策略。連楊玄感兄弟彈劾的,宇化及和侍女通姦,生了一個私生的事也輕輕放過。如此一來,朝中一個個精明的官員哪還看不出皇帝的心意?於是,楊家和宇家的勢力對比,自然就此消彼長。

所以,楊玄感也是迫切希望能為楊廣分憂解難,以重新取得皇帝的信任。

對於要撤軍這一點,所有的大臣都不反對,畢竟誰也知道,在這種外有強敵,內有瘟疫的情形下,還想進攻就純粹是自殺。

但宇家和楊家爭鬥多來,兩家都形成了一個慣例,對方支援的,自己就要反對;而對方反對的,自己就要支援。

所以,宇化及自然是要和楊玄感唱反調的。楊玄感主張撤軍,宇化及自然便是要站出來表態緩撤。

楊玄感話音一落,便得到了多名大臣的贊同,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想撤回到東都和家人團聚,爭取早日逃離這個不祥的遼東的。

但是,宇化及卻是立刻出聲反對道:“楊大人此言差矣,不但陷陛下於不仁不義之地,同時還會禍害天下!”

眾人一聽此言,皆大吃一驚。暗忖雖然宇化及和楊玄感不睦,卻也不至於扣這樣大一個帽在他身上啊?

楊玄感也是面色不悅,他立刻反唇相譏道:“宇大人何出此言?我們不回去,難道在這裡等死嗎?你不怕瘟疫,可也得考慮一下聖上和諸位大臣及大隋將士的性命安全啊!難道你有辦法醫治瘟疫不成?”

宇化及臉上一紅,他哪有辦法醫治瘟疫,只是為了反對楊玄感而反對他的建議。

當然,他既然敢站出來質疑和反對,自然也是準備好了一番說辭的。

“楊大人,你光想著跑回中原就能躲開瘟疫……但你想過沒有?這麼多人倉皇撤回去。不但病人有可能在途中,因顛簸勞累而死去。而且也有可能把瘟疫帶回中原去。那樣一來,這場原本侷限於遼東的瘟疫便成了一場禍及天下的大災禍。這可與陛下的寬仁溫厚之心大相徑庭。你這提議豈不是要讓陛下背此惡名,遭受萬民指責嗎?”宇化及當即便厲聲質問道。

宇化及這樣一說,倒是顯得大義凜然,讓楊玄感不好辯駁。

不過楊廣卻是皺了皺眉頭,顯然宇化及的話並不讓他滿意。因為他還真的就是想撤回去了。但他總不可能自己站出來說,就是要不顧瘟疫傳播,也要堅持回去吧。他可不想背這個罵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