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繞個彎,先檢測有國標檢測方法的矽元素,然後透過各種化學式,推匯出麵條裡含有矽酸鈉。我們拿著這個嚴密的證明去法庭。
在法庭上我們仔仔細細講解檢測方法,包括化學式是怎麼推導的,還舉三聚氰胺的例子,結果發現法官跟書記員在那瞪著眼睛。
我就問你們都明白吧?
法官說你說的這個太複雜了,我們實在是聽不懂。你們還是直接司法鑑定吧。
隨後法院發出公告,開始招檢測公司,費用是5000多塊錢。這錢不少了,但是沒有檢測公司來接。因為他們都明白,沒有檢測國標,實驗室方法是沒有任何依據的。
沒辦法,這個案子就僵持在這裡了。
現在是什麼情況呢?
商家一般按10:1的比例加矽酸鈉,也就是10斤面加一斤矽酸鈉,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
可就算他把比例提高到1:1,也就是這一半面、一半矽酸鈉,你能肉眼看到藍色的東西,因為矽酸鈉是藍色的;他就說自己做的是藍色的面,你也沒有辦法,因為法庭只認證據的。
我們最後一條路是找食品領域的專家質證。先找我導師,他不願意,我後來也不怎麼和他來往了;聯絡了幾個大學教授,但他們要價太高。
有一個教授還和我說你即使證明了又能怎樣呢?你們也還是改變不了這個行業。
但我就咬住不放,我們團隊的目的很簡單,官司輸了就輸了,但一定要曝光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讓大家提高警惕。
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