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領域,的確已發生了太多的改變。以下向你簡要介紹四種關鍵的趨勢:
員工的定義正在發生改變:在過去的25年裡,美國辦公場所內的員工人口數的變化不但體現在數字上,同時對傳統福利制度的內容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延期退休、第二職業以及壽命的延長,這些趨勢意味著工作者的年齡層比以往要多很多。因此,這個時代,我們第一次看到四代人同在一個辦公室工作的場景。這種轉變,以及雙收入家庭、同性伴侶、單親家庭的數量在不斷增長,加上彈性工作時間,例如遠端辦公,凡此種種都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員工形象,也極大地影響了員工對企業的福利計劃的期望值。
多數大企業都充分意識到這種難以置信的多元化正在改變著今天的辦公場所,並且回過頭,一改先前“一刀切”式的方式,向員工提供靈活機動的自助式福利,使得員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福利計劃。這種趨勢的優勢在於,員工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自己的福利制度,他們顯然非常高興。不利的一面是,你向員工提供的選擇越多,你的福利計劃就越難管理。削減成本:如今,為了抵消員工福利日益增加的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要求員工為福利制度的一部分賬單買單,而且承擔比例越來越高。例如,在極其重要的健康保健的費用中,員工要承擔的部分有顯著增長。根據美國健康保健聯盟的研究報告顯示,自從2000年起,平均每位員工在由企業提供的健康保險費中所承擔的比例增加了143%還多。為了減輕員工沉重的負擔,一些革新派的企業推出所謂的生活式福利——相對較便宜的服務,例如,禮賓服務,使得員工能在不支付高昂代價的基礎上生活得稍微輕鬆些。居家員工:隨著遠端辦公人數的不斷增加,一種新的需求正浮出水面——特別適合於那些在家和辦公室兩頭辦公的員工的福利計劃。而在這種情形下,所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是,因為原本“上班時”發生的工傷現在有可能會發生在員工的家裡,這樣一來,如何策劃工傷賠償或疾病保險計劃呢?於是,誕生了一種混合式的政策,即傳統的薪酬政策與傷殘保險的結合物。山姆大叔正看著你:近些年來,國會和州的立法機構在規範許多基本的福利政策上,特別是醫療保險和401(k)退休和養老金計劃上,表現出比以往更積極的態度。從很大程度上說,一些企業在財務上的違規操作引發了企業養老金計劃的失敗並被傳得沸沸揚揚,是政府部門逐漸加大工作力度的主要原因。最讓人擔憂的是,員工有可能以企業作為健康保健的提供者卻沒能提供足夠的醫療保險為理由起訴企業,而這種擔憂已初露端倪。在這種大環境下,企業必須積極地將自己的福利計劃的所有細節同員工進行充分的溝通。福利的基本範圍
。§虹§橋書§吧§
第82節:第11章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2)
大多數的員工福利都是企業自願實行的:法律沒有規定你必須提供哪些福利的義務。然而,有三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社會保障和聯邦醫療保險、工傷賠償、失業保險。以下簡要介紹這三種計劃的內容:
員工福利對賬單見CD光碟。
社會保障和聯邦醫療保險
目的: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的初衷旨在為所有工作人員提供老年人或殘疾人保險受益,條件是受益者必須在就業期間對社會保障有貢獻,按時繳納社會保障金,這樣在年齡達到或超過65歲退休以後能夠有連續的收入。你和你的員工也許到62歲時就有資格享受收益,但你要記住,領到的金額會因提前而減少。另一方面,如果達到規定年齡有資格領取養老金的人員暫時不領取,推遲領取時間,養老金的數額會有所增加。2003年,全額養老金的領取年齡開始逐步增加。1943年至1954年間出生的人們到66歲才有資格享受全額養老金。到2025年,全額養老金的領取年齡可能達到67歲。
社會保障中另一個關鍵部分是聯邦醫療保險,是一項聯邦政府向年齡達到或超過65歲的長者提供的健康保險。從2006年開始,政府透過法律,所有加入醫療保險的人們可以享受醫療保險中處方藥品的折扣價格。
如何操作:社會保障和聯邦醫療保險是透過工資稅的形式徵收的。員工一般要繳納自己實得工資的7?65%來負擔這兩種計劃,而且聯邦法律要求僱主必須繳納另外的7?65%。(私營僱主繳納15?3%。)員工的工資只有到達特定的應稅限額——2006年是94 200美元,才支付6?2%的社保稅,進入社會保障基金。所有超過部分不繳納社會保險稅。目前,聯邦醫療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