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特別是有些老人帶孩子,生怕出點什麼事,難向兒女交待,更是以安全為第一,不讓孩子玩。因此,由他們帶大的孩子,多數膽小怕事,不敢嘗試新事物。不要小看了孩子的玩耍過程,其實,它也是很好的訓練、教育、培養過程,運用得好,孩子今後將受用無窮;相反,以安全第一的養育理念,只能貽誤孩子成長的大好時機。
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些看似不太安全的玩法,使南南的平衡能力鍛鍊得特別好,後來她###歲時我們準備給她買輛腳踏車,我帶著她一塊兒去報社旁邊的車鋪挑選,挑定後,她推著車進了報社大門就能順溜地騎行了,我跟在後面直擔心,一邊追一邊不停地嚷嚷:“小心!小心!”如果不是看到她確實騎得很平穩,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我們並沒教過她呀。後來女兒說,她已騎過幾次同學的腳踏車,早就會騎了。再後來學滑旱冰,穿上冰鞋,幾乎沒費多大勁就會滑了,一點不用擔心會摔倒。因此,南南學滑旱冰以及水冰,都沒怎麼摔過跤。這使她少受了許多痛苦。
◎ 玩法新奇、刺激、快樂
有些家長總擔心有的玩###損傷孩子身體,比如以孩子身體作道具的玩法。其實不然,只要操作得當,一般都很安全,孩子也非常喜歡這類新奇刺激的玩法。
稍大一些,大概兩三歲,我們給她買了輛三輪車,她騎的時候少,推的時候多,推著跑,在報社的大院裡撒開了跑,甚至坐在車前面的車把上(圖19、20:別說女孩,男孩子有幾個是這樣“騎”車的?),讓人看著夠玄的,可她一點不害怕。我們也曾阻止過她玩這些“高難動作”,但終是禁不住,就只能密切監視她的行動,只要不出危險,就任由她去玩。
此外,南南還有一系列“高難動作”:外出遊玩、散步,她不好好走,也不讓我們抱,而喜歡讓我們一邊一人攥著她的兩隻胳膊“盪鞦韆”。(圖21:一歲多的南南最喜歡讓爸爸媽媽“提小雞”。)還喜歡學狗爬。(圖22:爺爺來北京出差,南南纏著爺爺攥著她的雙腿在報社大院裡學狗爬。)
此外,我們還自創了一些好玩的專案。很小的時候,爸爸喜歡把女兒抱起來拋向空中,再迅速接住。這個專案很刺激,有驚無險,女兒樂得哈哈笑——稱為“舉高高”;爸爸端著女兒的頭,往上提升,女兒也覺有趣——叫做“捧貢果”;女兒最喜歡“倒提童子”:爸爸倒提著女兒的雙腿,頭朝下,有時還要走幾步,或轉幾圈。南南雖然臉憋得通紅,但她不僅不害怕,反而很喜歡,經常要求:“爸爸,倒提童子”。爸爸也儘量滿足她的要求。有一次全家出去玩,走在路上,南南突然提出“倒提童子”,爸爸只好提起來,媽媽趁機給照了下來。
長大一些,爸爸舉不動、捧不動、也提不動她了,她就自己倒立,凡是遇到一面牆,她雙手一撐,就倒立上了,一倒多半天,小臉憋得通紅才下來。由於女兒有這個愛好,搬進單元住房後,我們特意在陽臺上空出一塊地方供女兒倒立用。女兒倒立的愛好一直沿襲到十三四歲,上少兒班之後兩三年。至今我們也不明白,“倒提童子”、倒立到底有什麼樂趣?是不是因為看到的都是與真實世界不同的倒著的景物而有意思?後來我們從一些報刊的醫學文章中瞭解到,倒立能使血液流往頭部,對鍛鍊頭腦有一定好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科學養育 快樂成長(8)
總之,凡是能自己動手動腳、自己能控制使用的玩具,她都喜歡。凡是要錢的電動玩具,她都覺得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都不喜歡。
南南愛玩不要錢的專案,也使我們省了不少錢。同時,也使她的身體得到很好鍛鍊。而手腳的運動則會促使頭腦的發育。這真是兩全齊美。你想,如果坐小火車、碰碰車、猴子抬轎等,錢花了不少,孩子的手腳都沒得到運動,並沒有起到鍛鍊的作用。
因此,我們提醒年輕的父母,帶孩子到戶外玩耍的時候,儘量少玩電動玩具,多讓孩子玩手動玩具,而且鼓勵他們去玩那些帶有一定風險的玩具。從某種意義上說,帶孩子外出玩耍,不要僅僅是為了打發時間,是因為孩子在家呆得煩了,不得已出去透透氣,當成一種消極被動行為;而應當成為一種積極主動的行為,當做促進孩子身心發展,助其身體發育,啟用腦力的有益行為。
我們看到國外的有些成功教育經驗中,帶孩子外出玩耍也是一條主要經驗。卡爾·威特的父親就經常主動帶孩子出去玩。
◎ 酷愛蹦床,體驗飛翔的感覺
後來新出來的一種收費專案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