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別是對於剛剛開始接觸書本的幼兒。也就是說,凡是他能聽懂的故事,就講給他聽,念給他聽,使孩子知識廣博,漸漸地對什麼事物都感興趣,上學後老師講到這個問題,或是在別的書上看到這個東西,他就會有印象,就會有認同感,就會認真去聽,甚至去鑽研。
對於這一點,許多家長可能忽視了,認為只要讀幾篇名著就行了。這是一種誤解。這往往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有專家對中外兒童閱讀上的區別作了專門研究。
2003年,前美國閱讀委員會主席安德森來我國湖北武漢講學,作了題為“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育的主流”的報告。在報告中,安德森著重比較了中國與西方兒童早期閱讀的五大區別。
安德森是北美三大教育心理學家之一,是分享閱讀的系統研究者,多年來一直關注和支援漢語言兒童閱讀的教育研究,對中國兒童語言學習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而系統的研究。
安德森指出的五大區別是:
(1)大一統與因材施教
安德森說,中國兒童通常是同一個年級使用同一種讀本,難分個體差異;而美國等西方國家講究因材施教,比如說按不同的閱讀能力,要求的閱讀量也不同。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抓住時機教孩子認字(4)
(2)中美兒童年閱讀量相差5倍
中美兒童實際的閱讀量相差很大。拿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美國孩子的年閱讀量為3萬字,而中國兒童則為萬字,不到前者的1/6。
(3)閱讀時間有差距
美國孩子總是有充足的時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