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在枯燥乏味、責罵不斷、矛盾重重的家庭氣氛裡;他們必定處於壓 抑的心態中;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連正常學習都難以做到;更不用說發揮學習潛能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古人曾經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說過:“發 明千千萬,起始在一問。”孩子好奇,他們必然對不懂的新事物產生懷疑,進而發問或從實踐中去探索。

有人說,孩子好奇,是他對科學探索研究的起步,鍥而不捨,才能步入科學發明的殿堂。一個人如果沒有 好奇心,對什麼事物都感到平淡無奇,那他就不可能會有發明創造,更不可能做出偉大的事業。因此,家長和 老師,對孩子的好奇心,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對一時還不能圓滿解答的問題,要耐心給孩子解釋或請教有 關行家。切不可當頭一棒,去挫傷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

對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好奇心理,家長千萬不要敷衍了事,或橫加指責,要尊重孩子的這種好奇心 和求知慾,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耐心解釋答覆孩子的提問。即使解答不了,也要委婉地告訴孩子,如何去 尋求答案,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博採眾長,到書本中去尋求答案。當今的孩子成長在知識與資訊不斷更新和猛 增的時代,書刊、廣播、電視等各種媒介把他們的知識面拓展得十分開闊,如家長還用自己過去的一套老東西 去應付孩子,那是不明智的。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話,當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看到新鮮好奇的東西,做父母的表現出 漠然的樣子,就會冷了孩子的心。孩子的好奇心有時會衝破父母的知識範圍,這是很正常的。父母對孩子的發 問一時答不上來,可以透過翻書或向人請教,有了正確的答案,事後再告訴孩子,千萬不能不耐煩地說:“就 你能!”“就你話多!”或者飯桌上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問題時,就用“吃飯吧!”來加以搪塞敷衍。有的家 長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經意地說“怎麼連這也不懂啊!”。

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利奧彼德·魯齊卡的父母沒有什麼文化,可是幼小的魯齊卡富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常瞪 著大眼睛問父母:“天為什麼是藍的?”“水從哪裡來?”……許許多多的“為什麼”使他的父母解答不了, 但他的父母並不為此感到難堪,也不因此阻止兒子發問,而是懷著喜悅的心情鼓勵兒子:“好好學習吧!相信 你將來會弄懂的!”正是這樣的鼓勵,使魯齊卡不斷奮進,最終登上了科學的巔峰。

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這樣總結他自己:“我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我只有強烈的好奇心。”那麼到 底何為好奇心,它對當代中學生又有什麼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呢?下面我將就這些問題談談我的淺見。

有專家曾指出:好奇心就是人們面臨新奇刺激情況下,產生驚奇而要探明現狀和原因的一種傾向。對新鮮 的事物和現象,人有著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在他們的心靈深處充滿了探索,求知的欲 望,這寶貴的好奇心正是他們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們學習求知的原動力。

在人的成才道路上,興趣是起點,愛好是行動,產生興趣的直接原因就是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重要的 創造性品質和素養之一。它能激發我們去積極思考,並引導我們去對那些不瞭解而又渴求知道的事物和現象產 生疑問,提出“是什麼,為什麼”等問題,從而增長知識和見聞,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也將有所幫助。很多著 名科學家就是從讀書時代就具有超出常人的好奇心,總是保持旺盛的求知慾,用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的樂 趣來激勵他們永不懈怠的去探索,去尋求答案,最終贏得成功的。

牛頓因為對蘋果會自己往地上掉感到好奇,從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紐科曼面對水開了蒸汽會頂起鍋蓋而感 到疑惑,結果發明了蒸汽機;法布林從小就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最終成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有在我們的生活 中,大家都習慣於從“北極”到“南極”切蘋果,可是一個美國小孩因為一時好奇把蘋果從“赤道”切開,結 果發現了蘋果裡的“五角星”;我們的中國小孩也不甘示弱,雞蛋出於母體,可是到底是大頭先出母體還是小 頭呢,懷著這樣的好奇心他觀察了兩個月,結果發現是大頭先出母體,為此他寫出了論文,得到了許多專家的 稱讚,也填補了鳥獸類這方面資料的空白……

如此種種,都說明:好奇是一個人探索未知領域的開端,它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不僅科學家的發明創 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