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2 / 4)

對皇甫嵩的評價是很高的。魏太尉華歆稱:“時人說皇甫嵩之不伐,汝豫之戰,歸功朱,張角之捷,本之於盧植,收名斂策,而己不有焉。蓋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誠能不爭天下之所甚重,則怨禍不深矣。”

四、南陽之戰

在皇甫嵩北上冀州的同時,朱也南下南陽討伐南陽黃巾軍。

南陽黃巾軍有數萬人,其領袖人物是被稱為“神上使”的張曼成。中平元年三月間,張曼成率起事的“太平道”教眾攻佔了南陽郡治所宛城,斬殺了郡守褚貢。然而這支黃巾軍並無大志,攻佔宛之後坐守孤城一百多天,既不支援近在咫尺的潁川黃巾軍波才、彭脫等部,也不積極向四周發展,就這麼發愣了一百多天。到六月,緩過氣來的東漢王朝發動反攻,南陽太守秦頡率軍進攻宛城黃巾軍,擊殺了張曼成。黃巾餘部擁立趙弘為統帥,雖發展到十餘萬人,但仍僅僅侷促於宛城一地,無所作為。朱會同荊州刺史徐等部共一萬八千餘人,包圍宛城,因雙方兵力懸殊,從六月攻到八月,一直攻不下來。

朝廷裡有人參劾朱,準備換人,多虧司空張溫上奏章保他,稱:“昔秦用白起,燕用樂毅,皆曠年曆載,乃能克敵。”認為他用兵已見成效,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建議繼續觀察一下。朱在朝廷的催促下,奮力攻城,擊殺了趙弘。黃巾軍又推舉韓忠為首領,繼續佔據宛城抵抗漢軍。

朱在宛城外建立營壘,起土山以臨城中,觀察動靜。漢軍虛張聲勢鳴鼓攻宛城西南,朱自率主力五千人悄悄運動到城東北。黃巾軍缺乏軍事常識,大部隊都集中到西南準備迎擊漢軍,而東北防守出現了空隙,朱乘虛而入,攻破宛城大城。

韓忠見大城已破,只得率殘部退守小城,並向漢軍求降。漢軍司馬張超、荊州刺史徐、南陽太守秦頡等人都同意接受投降,但主將朱認為黃巾軍起於內部叛亂,不同於外敵。如果接受投降,就等於縱容了叛亂分子有利就造反,不利也可以投降保命的僥倖思想,必將造成更多的新叛亂,因此拒絕了韓忠的投降。

據守小城的黃巾軍見投降無路,只得拼死守城。朱見黃巾軍死守不下,遂撤圍不攻。韓忠見漢軍撤圍,率軍突出城外準備轉移,黃巾軍一出城就遭到漢軍圍攻,被斬首萬餘人,韓忠本人也被南陽太守秦頡所殺。其餘黃巾軍見無法突圍,又退回城中,推孫夏為首領。

漢軍急攻,未來將聞名天下的猛將,現在的小軍官司馬孫堅,率眾先登,攻克城池。孫夏率部潰圍而走,漢軍追至西鄂精山,又一次大破黃巾軍,斬首萬餘級。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十七歲時,其父帶他乘船前往錢塘,路遇海盜胡玉等打劫商旅,在岸上分贓。行船恐懼,皆不敢進。孫堅對父親道“此賊可擊,請討之!”其父大吃一驚,這是你幹得了的嗎?小孩子家,瞎鬧騰什麼!見父親不允,孫堅自行提刀上岸,大呼小叫,東西指麾,盜賊們大吃一驚,以為官軍大隊來了,紛紛逃散。孫堅追擊,斬殺一人。從此,這個十七歲的少年便聲名大顯。後又自幕精勇千人,隨官軍討平自稱“陽明皇帝”的會稽妖賊許昌父子,以勇猛聞名,隨即被朝廷授官鹽瀆丞,進入仕途。此次“黃巾起義”,朱慧眼識人,力請以孫堅為佐軍司馬,他果然立下赫赫戰功。

至此,幾支最主要的黃巾軍,都被一一撲滅了。為了紀念討平黃巾的赫赫武功,漢靈帝決定改元中平。

五、大耳賊的黃巾時代

黃巾之亂的意義,不僅在於其本身,更在於這次起義在歷史上所掀起的滔天巨浪。

中國歷史的天空中,因此而增添了許多燦爛的星光。

有那麼一位大英雄,據說祖上很了不得,不過到他這一代,已經落魄得不行了。他爹死得早,雖說也曾舉孝廉,做過官,不過只混到縣令就去世了,沒給他們孤兒寡母留下啥家產。

他們母子只能靠“販履織蓆”過日子——所以後世有些大不敬的傢伙說他是個賣草鞋的,其實這不夠準確,因為他還兼賣草蓆呢!那些空有“四世三公”的家世,卻被人貶為“冢中枯骨”的傢伙,對此應該汗顏了。

他家東南籬上,有顆桑樹高五丈餘,遠遠望去,童童如車蓋,據說是家出貴人之相。大英雄小時候,和其他小朋友胡鬧,在樹下做遊戲,大言炎炎道:“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被他叔父聽見了,嚇一大跳——那可是皇帝的專車啊!免不了敲打他一下,警告道:“汝勿妄語,滅吾門也!”

十五歲那年,他在同郡前輩盧植那裡求學,有個同窗好友,叫做公孫瓚,出自遼東望族。他一生事業的起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