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即源於此。公元二十一年,綠林軍與新朝荊州牧的兩萬軍隊會戰於雲社,大敗新莽軍,殺數千人,盡獲其輜重。隨即乘勝克竟陵,轉掠雲社、安陸等地,大概是為了解決部隊官兵的個人問題,綠林軍還刻意搶劫了大批婦女,又回到綠林山中過起山大王的日子來。
綠林中很快就聚集起五萬多人,然而好景不長,公元二十二年,綠林山上瘟疫流行,死者近半,綠林諸頭領不得已,率部隊分頭轉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號稱“下江兵”;王匡、王鳳、馬武等人北上南陽,號稱“新市兵”。
新市兵攻打隨地,平林人陳牧、廖湛聚千餘人起事響應,號稱“平林兵”。
舂陵人劉兄弟也聚眾起事,號稱“舂陵兵”。
公元十八年,琅邪人樊崇在城陽國莒縣舉兵,眾百餘人,轉戰泰山一帶,自號三老。當時青、徐兩州鬧饑荒,寇賊蜂起,群盜以樊崇勇猛,紛紛歸附,一年內聚集起萬餘人。樊崇的同鄉逄安,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等,各聚眾起義,合兵數萬人,聽命於樊崇。
至此,亂世的主角都已登場,大戲開演了。
五、綠林好漢
活躍於湖北、河南一帶的下江、新市、平林、舂陵這四支部隊,都可稱為“綠林系”。但論其親疏,又以下江、新市最為親近,平林、舂陵則為外圍分子。
然而正是平林、舂陵這兩個外圍分子,給“綠林系”在歷史上的作為大大的添了分。
平林兵中有位當“安集掾”的小軍官劉玄,這就是未來兩漢之間的重要人物“更始”皇帝。而舂陵兵中,那位著名的膽小鬼兼老實人劉秀,則是未來的東漢開國皇帝。
古中國的歷史,從來就是成者王侯敗者賊寇,有了這麼兩位皇帝,綠林的風頭自然要蓋過赤眉了,所以後世只有“綠林好漢”而沒有“赤眉英雄”。
劉玄字聖公,舂陵人,漢朝疏屬,出於景帝之後,為長沙王室舂陵侯一系,與劉秀為族兄弟,其母何氏為平林人。新莽中,因犯法逃匿,遂入平林軍中為安集掾,在《後漢書》中與另一位草頭皇帝劉盆子同傳,早期事蹟寥寥無幾。
劉秀字文叔,也出於舂陵侯一系,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總之按史料記載是非常有帝王之相。不過性格愛好一點不像他的老祖宗劉邦,倒是頗像劉邦那位以善於治產業而出名的二哥——劉邦年輕時遊手好閒不治生產,他父親常拿他會賺錢的二哥做榜樣教育他,等到劉邦當了皇帝,一家子人聚在一塊喝酒,他捧著玉杯給老爸敬酒,問道:“始大人常以臣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當年你總說我無賴,不如老二有出息,現在我和老二比,誰的產業大?
為這個,他大哥劉相當瞧不起他,認為劉秀也就是個沒出息的田舍翁,常拿“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的典故開他的玩笑。也虧得劉秀脾氣好,不但不生氣,還陪著大家一塊傻笑。
劉字伯升,他的愛好倒是頗類其祖,好養俠士,經常窩藏亡命徒,整一個好事樂亂的主兒。
王莽天鳳年間,劉秀曾被家裡送到長安去學習《尚書》,但沒讀出什麼大出息,半懂不懂地回來了,繼續當他的田舍翁。成天干的就是他大哥懶得乾的那些瑣碎事兒,比如說幫人打官司追要錢糧哪、去大城市裡賣米買工具哪、賄賂官吏偷逃稅款哪什麼的……歷代開國皇帝中,數這個漢光武帝劉秀年輕時最沒出息。偶爾抒發一下志向吧,也不過就是“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胃口奇小,渾身看不出一點英雄氣概。
可是這位未來的皇帝,偶爾也有靈光一現。比如說當時有讖言稱“劉秀當為天子”,大家都覺得應該說的是王莽的國師公劉秀,可這個田舍翁劉秀也和大家開玩笑:“安知非僕乎?”你們怎麼知道應驗的不是我?
公元二十二年,南陽鬧饑荒,劉秀家的賓客中,也頗有些人暗地為盜。為這個,當地官吏經常找他麻煩,自然也免不了敲幾筆竹槓。被官吏敲怕了的劉秀,跑到新野躲起來,《後漢書》上老實不客氣地稱為“光武避吏新野”——想想都覺著丟人。不過劉秀到底是個勤於治產業的人,雖然在逃難,但聽說附近大都市宛城的谷價高,又跑去宛城坐鎮,倒賣莊園上出產的穀物。宛城豪強李通等人意圖造反,想拉個姓劉的為號召,於是以圖讖遊說劉秀,稱:“劉氏復起,李氏為輔。”
所謂圖讖、讖言一類的東西,論性質有點像謠言——總聽見它們飛來飛去,可總也不知道是從誰那裡傳出來的。自戰國末年起,歷史上就有讖言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