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落到 10裡外,形成了今東山鎮上的“土山”;較小的形成了
“竹山”。另外 1946年 3月 17日,國民黨大特務戴笠墜機的岱山,傳說也是這12次事件中形成的(戴笠墜機一事詳見本書“陵墓傳奇?民國第一特務墓——戴笠墓”一章)。
青龍、黃龍二山本連在一起,靠近方山,也讓秦始皇用鞭子抽斷了,形成了“半邊山”(青龍山俗名),青龍的眼也傷了,一直不斷流淚,形成了後來蔣介石與宋美齡喜歡沐浴的“湯山溫泉”。
很顯然,這是民間傳說。方山及其周邊地貌的形成,是億萬年地質運動的結果,哪是一個秦始皇所為?但從中卻透露出,當年秦始皇確實可能到過方山“鎮天子氣”。
“鎮王氣”法術三:易名糟蹋
秦始皇鑿斷南京“天子氣”後,為永絕後患,讓人們忘記這個地方,又改楚威王的金陵為“秣陵”。秣陵是什麼意思,這對南京來講可是不太光彩的一個曾用名,這是秦始皇“鎮王氣”的第三招法術——易名糟蹋、侮辱之,以降低南京的名望。
有個成語叫“秣馬厲兵”,意思是打仗前餵飽馬匹,磨快兵器。秣陵,在秦始皇的眼裡,就是他餵馬的地方。此招甚為歹毒,人為破壞後,又讓牲畜來糟蹋南京這塊本有天子氣的風水寶地。如今江蘇一帶仍有牧馬習慣,南宋奸相
秦檜死後,其墓地也被後人拿來放馬羊,以作踐他。秦將秣陵置於鄣郡轄下,後有“秣陵關”、“秣陵橋”。到西漢時,秣陵屬郡。公元前 128年,漢武帝封其子、江都王劉纏為秣陵侯。但是秦始皇的一番苦心用錯了地方,在鎮了南京的“天子氣”之後不久,就病死於東遊途中,魂喪外域,他的秦帝國在其死後三年便轟然倒下。
但是南京的帝王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