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幹這事?此事說來話長。楚國,又稱“荊”,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著名諸侯國,主要統治地區為今天湖南、湖北一帶。楚國有悠久的歷史,詩人屈原就是楚國人。引起秦王眼紅的著名無價美玉“和氏璧”,就曾是楚國國寶。《後漢書》上“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中的楚王,說的是楚國國君楚靈王。
據《史記 ?楚世家》(卷四十)載,楚國的祖先是黃帝之孫高陽的後代,。周成王時,熊繹被封為“楚子”(楚地的子爵),由他起,建立了楚國。但到了楚威王時代,楚國早已不再輝煌。
楚威王(公元前 339年-前 329年),是楚國倒數第六位君王。身處戰國整合時期,楚威王也有野心,也想不斷向外拓展生存空間,東邊的吳越之地便成了楚威王覬覦的物件,雙邊戰事不斷。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吳頭楚尾”古南京
範南京早先本為吳地,有“吳蠡 頭楚尾”之稱,屬古揚州轄下。吳王在南京也留下了遺蹟,今南京城西朝天宮一帶,就是吳王冶城遺址。蘇州虎丘有“劍池”,南京冶城山下也有“劍池”一處。傳說當年吳王令工匠在此為他鑄造寶劍。清人陳文述有《吳王劍池》詩:“回首吳王鑄劍時,冶城遺址未參差。虎丘舊有題名在,又向金陵問劍池。 ”後越國滅了吳國,吳地便成了越地。據陳文述《秣陵集》(卷一)載,本為楚國人的越國大夫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後,又替勾踐謀楚。於是,
在周元王四年(前 473年),在“吳頭楚尾”的江東南京,為勾踐築了一座城池,城址選於長越王勾踐劍幹裡一帶,此即南京最早的正式都城——“越城”。
另一民間傳說是越女嫁江南國主為妃,嫌其卑溼,從越地運來泥土,築城以居,故名“越城”。
此地有越臺遺蹟,南宋時有人作《越臺曲》:“玉顏如花越王女,自小嬌痴不歌舞。嫁作江南國主妃,日日思歸淚如雨。江南江北梅子黃,潮頭夜漲秦淮江。江邊雨多地卑溼,旋築高臺勻曉妝。千艘命載越中土,喜見越人仍越語。人生腳踏鄉土難,無復歸心越中去。高臺何易傾,曲池亦復平。越姬一去向千載,不見此臺空有名。 ”
“長幹”,就是兩座山之間的高嶺之處,這是古人置陽宅的好地方,地氣旺,可避水災。范蠡在長幹裡築城說明南京當年真是適合圖謀霸業的好地方,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吳越時期的吳越禁地圖(1)
當有一股“王氣”,不然范蠡不可能隨隨便便在此為越王築城的。而且,越王也是很迷信的,勾踐當年曾在今紹興的雷門(五雲門)架了一面大鼓,擊鼓以*吳國王氣,越城擇址應該是先卜過的。
越城又名“范蠡城”,東晉時還有,風水鼻祖郭璞曾專門到此看過,並在此地遇到了自己的劊子手(詳見本書“大師傳奇?郭璞”一章中相關內容)。
楚威王“埋金”鎮王氣
三千年
公元前 333年,楚威王為消除戰爭隱患,決定先滅掉東邊相鄰的越國,於是派兵攻下了南京,並在今城西清涼山,建築了一座城——“金陵邑”,此即石頭城的前身。在這之後,楚國繼續擴張,向北攻打齊國,雙方在徐州擺下陣勢,楚軍大敗齊將申縛。
楚威王“埋金”鎮王氣,就是在這前後發生的。
據說,楚威王來到金陵邑後,站在清涼山上向西北方望去,看到廬龍山(今名獅子山)一帶“氣射鬥牛,光怪燭天”。意思是有一股紫氣直射玉皇大帝所在的北斗星方向,光芒怪異,如點了蠟燭,把天際都照亮了。可能是身邊的術士,告訴楚威王這是一股王氣,山裡埋有寶劍,地下可能還有寶。術士獻計,在現王氣的地方埋金,以*之。廬龍山緊靠江邊,術士在附近的“龍灣”金陵岡處,埋下了厭勝物——在古人眼裡有靈性的金人。
選擇“埋金”之地有講究
廬龍山得名於晉元帝司馬睿,當年司馬睿初渡江南,見此山嶺綿延,西控大江,南接石頭城,以北地盧龍山(今河北境內)形容,遂賜此名。此山現名獅子山,為明太祖朱元璋所賜。朱皇帝稱,“一峰突兀,陵煙霞而侵漢表,遠觀近視實體狻猊之狀。 ”
廬龍山是古代長江南岸的要隘,南京地面上的古戰場之一。 2009年 11月,在山上還出土了一門古炮。
附近江面較窄,水勢平緩,歷代北方進攻南京戰事往往選擇在此渡江。 1949年 4月,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趕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