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風水三千年 作者:使勁兒

至當初的吳國都城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百將軍諸葛靚,鎮守建業,但不久建業就亂了,一年後孫皓只得又遷回建業。

巧合的是,這之後有道士說,城東北郊出現了一股“王氣”,起於甘寧墓。孫皓一聽,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但如何洩掉這股“王氣”卻不能隨便來,因為這是吳開國功臣甘寧的墓,如果是一般人,挖掉就是了。

於是道士獻出招術,在墓後挖一條深溝,就能從地下將這股王氣洩掉。此溝要挖得直直的,通向江邊,不能改向,也不能彎曲,方便直洩。孫皓這一挖形成了一條水溝,即今日尚存的南京城北的直瀆河。

此事見於晉人伏滔的《北征記》(《景定建康志》轉引),原文如下——

吳將甘寧墓地此,或言墓有王氣,孫皓惡之,乃鑿其後為直瀆。

挖溝遭“鬼”怨

吳國似乎有“挖溝”的傳統——赤烏三年(公元 240年)十二月,孫權使左右侍御史郗儉,監鑿城南的一條新河,此河自秦淮到倉城,名“運瀆”。

赤烏四年(公元 241年)五月,太子孫登病死。這年十一月,孫權下詔,再挖鑿一條河,此即青渠,又名青溪。再在城北開鑿潮溝(南朝時陳後主易名“珍珠河”)一條,將水道連線。

赤烏八年(公元 245年),孫權欲廢太子孫和,大臣陸遜極諫反對,孫權大怒,結果把陸遜氣死了。這年孫權又開作屯田,動用了三萬兵力,在秦始皇當年“斷王氣”的地方,鑿破崗瀆,立方山埭。

孫權挖溝鑿河可能是考慮到了當時都城的水運,幾條內河挖成後,建業城內水路暢通,東南方向的物資也能直運城裡,同時也讓建業城免受水患,奠定了南京今天的內城水系。

對孫皓的鑿河行為,恐怕就不太好這麼正面評價了。

孫皓挖的那條斷王氣溝到底有多寬多深呢?史稱,“闊五丈,深二丈。”看來,孫皓當時真是夠狠的,想徹底挖斷甘寧墓的王氣。但甘寧墓附近多是堅固的岩石,此溝挖鑿起來並不容易,工程量巨大。

這條溝挖得很艱苦。傳說,這條溝一開始挖了一年也未挖成,白天挖好了,一夜過後便自動堵塞了。

有一個民工因為挖溝傷了腳,收工未能回家,夜宿工地。半夜時竟然看到小鬼前來填溝,這些小鬼可能也累慘了,對孫皓所為有怨言,說為什麼不把挖出的土用布袋裝起來,扔到江裡去,免得讓我在這裡費力氣?

這民工一聽,覺得很奇怪,天亮以後把夜裡所見所聞,告訴負責開溝的官員。官員覺得奇怪,依言把挖出的土不再堆放在附近,而是裝進布袋運往江邊扔掉,不久溝就挖成了。

南宋詩人馬之純因此賦詩——

直瀆如何計得工,長江雖遠欲相通。比嘗開鑿不勝苦,已復淤填還似空。聞鬼夜中皆有語,棄泥江裡解成功。有司號令才依此,袞袞波流漸向東。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王氣洩掉成“歸命侯”(1)

小鬼埋怨孫皓挖鑿直瀆一事,完全是“鬼話”,不可相信。但其中透露出的資訊還是頗有價值的,即當年為了開挖此溝,幫助孫皓洩“王氣”,官方曾組織了大量的民工,勞民傷財,不少人因此受傷,甚至喪命,民間因此怨言頗多,這才借所謂的“鬼”之口說了出來。

但孫皓的深溝挖成了,甘寧墓中的“王氣”也洩了,卻未能改變吳國滅亡的命運。

其實早在孫權死後,吳國便發生問題了,既有內憂,又存外患,繼位的三個皇帝命都不好。如孫休當皇帝時,年景欠佳,天災人禍,出現了不少怪異現象。

據《三國志 ?吳書 ?三嗣主傳》(卷四十八)載,大雨、雷電、平地湧泉等自然災害頻發,民間鬧了嚴重饑荒。如永安四年,有一個叫陳焦的人,死後20被埋葬六天後又復活了,自己從土裡爬了出來;永安五年,皇城*門北樓失

火燒了。到了公元 279年,西晉派大將王濬前來攻打吳國。次年,吳國支撐不下去了。在無奈之下,看到大勢已去的孫皓把象徵皇權的印綬送給了司馬伷

(zhòu),之後給自己打了一副大棺材,自縛投降晉軍。他為何帶著棺材?原來打算降後被殺,就地收屍入殮。幸好王濬還算仁慈,並沒有殺他,還親自給他鬆了綁。

後來孫皓帶著一家老小西遷晉都洛陽,含恨離開真的失了“王氣”的舊都。晉武帝司馬炎,當初僅打算免他不死,看孫皓依順歸附,遂起了憐憫之心,賜封他為“歸命侯”。

太康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