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張望的時候,發現已經日上三竿了。這個時候,阿史那雲輕輕走進來,看到李恪醒來,便服侍他梳洗和沐浴更衣。
李恪在長安的事情還有很多,而太原長有狄知遜坐鎮,陸軍學院也有陳其鎮撫,太原的問題他不需要擔心。所以,他也就沒有了及時回太原心思,安心的待在了長安城,只要兵部或者李世民不催,他就準備不會太原。
高陽和房遺愛的婚禮結束,正是六月時節,李恪在長安待的沒勁,就天天去城外打獵,要麼就去球館踢球,這讓他的生活過的倒也舒心。而兩個兒子李仁和李毅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倒是漲了不少見識,在太原的時候,除了教授兩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外,他沒有閒暇的時間跟自己的兩個兒子單獨待過,所以在長安這段閒暇時間,李恪刻意的將兩個兒子帶在身邊,以彌補往昔繁忙而沒有照顧和教育的職責。
這天,李恪剛從城外打獵回來,人剛進王府,就見楊恩匆匆而來。
“殿下,王公公宣召你進宮議事,已經在府中等候多時了!”楊恩說道。
“進宮議事?”李恪疑惑不解,他現在只是一個外臣,根本沒有資格去議事,現在議事的人都是中樞大臣。
所以,他倒是不急不忙,將兩個兒子交給了楊恩,緩步來到了聚義殿。
“殿下,你可回來了啊!老奴等你好久了,皇上召你進宮議事呢!”王德急切的說道。
“王公公稍等,本王準備一下這就跟你進宮!”李恪恭敬的回答道,他也沒有向楊恩詢問到底議什麼事。
少卿,李恪的朝服穿戴整齊,便跟王德一同進宮來到了兩儀殿。到兩儀殿的門口時,王德沒有通知裡面議事的李世民,而是直接將他帶到了大殿內。
李恪走進兩儀殿時,發現大唐中樞我大佬們都在,像中書令蕭禹,門下省侍中王珪,尚書省兩宰相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像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岑文字,像秘書監魏徵等。但是,讓李恪驚訝的時,除了這些人之外兵部尚書侯君集也在列,東王李泰也在,除此,便是聽政的李承乾。
“參見父皇!”李恪向李世民施禮,見李世民微微點頭,他起身又對眾人施禮問安。
“三弟倒是來的還真是時候啊!”李承乾卻開口說道,話中盡的責備之意。
“臣弟不參與中樞政事,故而來遲了!”李恪也沒有辯解,就實打實的說出了自己心中的話。
“討論政事吧!”李世民淡淡的說道,語氣平淡,但臉色顯得很不悅。
“諾”李恪向李世民拱手行禮。
“北王殿下,吐谷渾跟大唐的戰爭不可避免,今日朔方傳來訊息,說吐谷渾多次犯我大唐邊境,蓄意挑起事端,兵部已經跟皇上商議提前備戰,只是這主帥的人選難以確定,還想聽聽你的意見!”侯君集作為兵部尚書,向李恪簡單的說了一下討論的主題。
李恪在看到侯君集的時候隱隱的猜到了這次朝議的主題跟突厥有關,現在聽侯君集這麼說,證實了自己的猜測,他倒是表現的很平靜。
“不知道兵部舉薦的那幾個人?”李恪向侯君集反問道。
“長安新軍主帥李績、幽州大都督蘇定方、禮部尚書李道宗和金州刺史柴紹!”侯君集不暇思索的說道。
其實,這幾個人選是兵部擬出遞給李世民和重臣討論的主帥名單,只是大家對這幾個人都持不同意見,才遲遲沒有決定,才會將李恪召集到兩儀殿,想聽聽他的意見。
“幽州的漠北的北大門,扼了突厥北進的咽喉,突厥新降不就,保不準他們會有趁此機會起兵攻打的心思,故而幽州大都督蘇定方不能離開駐地!”李恪淡淡的說道,對於這才跟吐谷渾的作戰,他自己打死也不想參與,也不想讓自己手中的百戰將軍蘇定方參與。而且,他說突厥會有不軌之心,他這不是誹謗突厥,相反突厥在陰山一帶,他的勢力不在幽州附近,李恪說的幽州附近是突厥人則是阿史那部王族中被李世民分王的幾個都督們。
“幽州附近難道也不安分?”魏徵開口問道。
“本王沒有擦覺到,但吐谷渾大軍犯邊,大唐跟突厥開戰,北府精兵必須要西調,幽州重鎮必須謹慎行事,不能大意!”李恪向魏徵說道,在討論朝政的時候,李恪表現出他的沉穩和睿智,說話的時候也不謙虛,沒有因為問話的人的魏徵就禮遇他,給他留面子。
“確實,殿下考慮很周全,幽州不能不防,幽州大都督蘇定方也不宜離開幽州!”長孫無忌很贊同的符合李恪。
李恪對長孫無忌拱拱手,又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