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2 / 4)

小說:中國秘密戰 作者:賴賴

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央調查部、總參二部起,至1966年“文革”前。

破壞時期,自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發動,砸爛公檢法起,至1976年秋粉碎四人幫,恢復公檢法。

法制時期,自1978年底三中全會決議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頒佈刑法、刑事訴訟法,恢復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設立國家安全部起,制定1982年憲法,全面加強法制建設。

1938年這個年份,之所以被作者看成中國情報、保衛工作的歷史分期,是因為,在這一年,中國政壇的國民黨、共產黨,這兩大政黨,在情報、保衛工作方面,都大力進行組織機構變動、方針路線調整、人事選拔培訓、工作擴充套件部署,其變化之大、作用之巨、影響之遠,堪稱中國情報、保衛史的歷史分期。

先看國民黨方面。

1928年初,國民黨在中央組織部中設立專職情報的“黨務調查科”,此時,軍隊系統也有“參謀本部第二廳”,負責軍事諜報與電訊偵測;1931年,“中華民族復興社”(又稱“藍衣社”)的秘密核心組織“力行社”下設“特務處”,從事情報暗殺活動。1932年,黨務調查科擴充為“特工總部”,1935年改組為“黨務調查處”。1937年4月,徐恩曾負責的“黨務調查處”與戴笠負責的“力行社”合併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由陳立夫任局長;原調查處為一處,仍由徐恩曾任處長;原力行社為二處,仍屬戴笠管理。可以看出,初創階段的國民黨特務機關,組織機構變動相當頻繁。

1937年七七事變全國抗戰,1938年初國共達成合作,天真的人們以為,主要用於反共的國民黨特務機關,大概要失業了。沒想到,蔣介石卻於1938年4月,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這一個局擴大成為兩個局!

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的一處擴大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由朱家驊任局長,徐恩曾任副局長。這個局簡稱“中統”。

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二處,擴大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首任局長由陳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長。這個局簡稱“軍統”。

“中統”、“軍統”,這兩個長期橫行華夏人人側目的特務組織,也是“三八式”呢!

1938年的時候,共產黨也在調整情報、保衛機構。

上海特科於1935年11月被破壞,國家政治保衛局於1934年1月隨軍長征,1935年10月改稱“西北保衛局”,實際上,“中央特科”和“國家保衛局”都停止執行。僅餘的專職機關,中組部四科人員很少,“保安處”編制在陝甘寧邊區,都不能履行領導全國工作的職能。國不可以一日無兵,黨不可以一日無情報,這種狀態豈能長久!

1937年12月,中共成立“中央特別工作委員會”,對外稱“敵區工作委員會”,統管全黨的情報、保衛工作。周恩來任主任、張浩任副主任。不久周恩來去國統區談判,又由康生接任主任,潘漢年任副主任。1938年春,根據政治局會議決定,中央特別委員會下設:戰區部,部長杜理卿(許建國);城市部,部長潘漢年、副部長汪金祥;幹部部,部長陳剛。1938年又成立“中央保衛部”,由杜理卿任部長。這個“中央保衛部”,也是個“三八式”呢!

1938年,正是國共合作全民抗日的形成期。兩個掌握軍隊的政黨,面臨抗戰的共同任務,不得不實行某種程度的合作,並將軍隊合編;但是,兩黨的情報、保衛機關,卻從來沒有放棄相互之間的警惕,而且各自分別擴大編制。所以,這1938年,開創了國共兩黨情報、保衛機構的健全期。

“槍桿子”也許還能共同對敵,“刀把子”卻要緊緊握在自己手裡。

全民抗戰、國共合作的新形勢,導致隱蔽戰線重要性的上升。

第三章 三八式:步槍、幹部、中社部

“中社部”

1939年2月18日,中央書記處做出《關於成立社會部的決定》。決定指出:目前日寇漢奸及頑固分子用一切方法派遣奸細企圖混入我們的內部進行陰謀破壞工作,為了保障黨的組織的鞏固,中央決定在黨的高階組織內成立社會部。

中央社會部負責領導全黨各根據地和敵區的保衛工作和情報工作,部長由康生擔任。中央社會部的機構十分精幹,下設:第一部(偵察),部長許建國;第二部(情報),部長潘漢年、孔原、曾希聖;辦公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