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1 / 4)

,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一個人能不能升官。所以當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

中國教育怎麼了 價值之憂(8)

西方教育的結果是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中國古代教育的結果卻是禁錮了讀書人的思維,變成死記硬背的書呆子;西方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中國古代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做官,過上好日子,這個差異也太懸殊了。

明萬曆年間,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中國開始與西方思想發生接觸。此時的西方科學技術開始迅速發展,而中國這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非常緩慢,大大落後於同時期的歐洲。傳教士在傳播基督教教義的同時,也傳入大量科學技術。

19世紀中葉,西方人再度進入中國,並以各種媒介帶來西方的新知識。由於鴉片戰爭及英法聯軍的刺激,促使清朝政府在1860年代開始推行洋務運動,也促使西方的科學技術再一次傳入中國,當時的洋務人士,主要採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態度來面對西學,主要關注的是西方的先進武器以及相關的器械運輸等,而未試圖對西方的學術思想加以學習。

甲午戰爭以後,由於中國當時面臨著國破家亡的命運,許多有識之士開始更積極全面地向西方學習,出現了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等一批思想家。他們向西方學習大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政治上也要求改革。這一時期大量的西方知識傳入中國,影響非常廣泛。

西方文化的湧入,使中國的讀書人們看到了巨大的差距,但在普通老百姓那裡,並沒有太多的人看到這種差距,就算看到了,也不會覺得這跟他們有什麼直接的關係。由於知識和資源的長期壟斷,使得佔絕大多數的普通百姓生活在貧窮之中,他們關心的是如何獲取最基本的生存資料,而不是思想和學術這種相當高雅的東西。所以,西學東漸之後,對於思想解放的折騰,也僅限於社會精英階層,基本上跟普通百姓沒有關係。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讀書改變個人命運”的路徑重新開通。絕大多數人生活在貧困線下,缺乏改變命運的其他資源和路徑,要想盡快改變糟糕的個人命運,讀書是唯一的捷徑。在老百姓心目中,讀書本身不重要,讀什麼書更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讀書可以考上大學,可以過上好的日子,如此而已。所以,當應試教育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國教育的主流以後,除開極少數的精英人士大叫“不妥”以外,人們並沒有表示明確的反感或反對。

在大量的學生和他們的父母看來,反對應試教育有什麼實際意義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真的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嗎?沒有。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能夠讓他們跨進大學校門,實現“黃金屋,顏如玉”的夢想,這有什麼不好呢?

如果只有透過接受素質教育才能跨進大學校門,應試教育自然就會壽終正寢。問題就在這裡——應試教育或素質教育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路徑。在學生們的眼中,應試教育或素質教育只是形式,是進入大學校門的入場券,這張入場券是金屬的還是塑膠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具備讓一個人入場的功能。

我曾經問過很多中學生,每天死記硬背不煩嗎?他們回答:“很煩,但還是要竭盡全力去背那些枯燥的東西,沒有辦法,不背就考不上大學,考不上大學這輩子就沒戲了。”

學生讀書的出發點以及考試的形式,與古代的科舉有什麼區別?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考試中作弊,作弊的手段越來越高明,而且沒有多少學生認為作弊是可恥的行為,這說明這樣的考試在學生們的心目中並沒有什麼高尚可言,反正就是人生路上的一塊跳板而已,作作弊也沒什麼了不起。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教育怎麼了 價值之憂(9)

正是因為對路徑的依賴,2009年,各地都傳來大量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的訊息,雖然有關部門一再宣告,這些學生放棄高考並非是就業難造成的,但大家都明白,恰恰就是因為就業難讓很多貧困家庭的子弟斷絕了改變個人命運的路徑,此路不通,他們才放棄高考。讀書已經不能通向“黃金屋”,誰還願意讀書?

讀書並非為了發展個人思維能力,並非為了擔當公民責任,而是為了找個飯碗告別不堪的貧困生活。

用路徑依賴來解釋中國教育出現的各種怪象,真是太恰當不過。有人讀書是為了發展個人思維、擔當公民責任嗎?有,我可以列舉出一大串讓人敬仰的名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