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生平等的交流。 。。

中國教育怎麼了 品格之憂(7)

對這種說法,我是完全贊同的。

不但如此,學校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課前設定:上課鈴響了,教師很威嚴地走進教室,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值日生一聲機械死板的“起立”口令,全體學生就齊刷刷地站起來,高呼“老師好!”

對於這個設定,我相當反感,這個做法,表面上看是在表達學生對教師的尊敬,而實際上卻是在強調教師的存在和權威,這一聲“老師好”,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開,哪裡還有平等的感覺!

2005年,一位朋友在北京參加了一個國際學術交流會,雖然參會的中國人都是全國該行業一流的人才,前來發表演講的人士也都是國際國內聲名顯赫的人物,但整個交流會卻相當輕鬆愉快,大家學到了很多平常無法學到的東西。

交流會上,美國一家電視臺的新聞節目主持人Peter走進會場,要給大家發表一個小時的演講。這個會場也有高高的講臺,但Peter進來後,並沒有氣宇軒昂地走上講臺,而是直接走到過道中間,突然喊所有的人舉起雙手!

大家驚愕地舉起了雙手,Peter笑呵呵地對大家說,天氣很熱,估計大家有些睏乏,我們先來做一個快樂的遊戲吧。說完,高齡的Peter先生就像一個老頑童一樣,快樂地帶著大家做遊戲,整個會場頓時活潑輕鬆起來。

這次演講好多次被參會的中國學者打斷,“我們發現Peter原來是如此活潑可愛的一個老頭兒,對國際知名人物的敬畏感頓時就消失了,沒有聽懂的地方,就會要求Peter作出解釋,而每次Peter也是樂呵呵地滿足我們的要求”。

演講結束後,Peter被中國學者們圍得裡三層外三層,紛紛與他探討各種問題,“他的親切可愛,他的充滿活力的語言,讓我們產生了強烈的交流慾望”。

“從頭到尾,我們並沒把Peter看成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在我們看來,他就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兄長,一個志同道合的人。而Peter本人也完全沒有名人的那種討厭的臭架子,沒有提及自己的身份,或許他根本就沒認為自己是個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只是一個普通的美國新聞記者而已。”

他說,他參加這次國際交流會最大的收穫不是學到了很多知識和開了眼界,而是看到了如何才能實現真正的交流,“Peter教會了我們,每個人都有天生的交流的渴望,都希望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與他人分享,但是,由於人與人之間因為互不信任而樹立了太多隔膜之牆,所以原本是很容易做到的交流,在我們這個社會卻成了奢望”。

Peter用短短的時間,就讓這麼多飽經世故的中國學者對其產生了高度的信任感,其原因就來自他的活力、親切和坦誠。“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眼神都讓我們感覺到,他是一個坦誠的人,內心世界是明亮而單純的,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來自他的內心,毫無矯揉造作之感。對這樣的人,你第一時間就想與他痛快地交流,有無窮無盡的東西想與他分享。”

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來自內心,這就是貝布林所描述的“內心與行為的統一”。

貝布林說,只有當一個人坦率而生氣勃勃時,交流才有可能。交流是不能強求的,強求的交流不是交流,而是精神折磨。

由於我國幾千年“師道尊嚴”觀念的廣泛傳播,“老師”已經變成了一個相當嚴厲的字眼,它讓人敬畏而侷促不安。權威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東西,它唯一的功能就是讓人產生強烈的壓抑感,讓人因為緊張不安而喘不過氣來。由於人的天性,高高在上的東西總是那麼讓人生厭,當學生每天必須面對那高高的講臺以及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反覆強調自己是“老師”的那個人的時候,鴻溝和高牆也就一直頑固地橫亙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可能達成真正意義上的對話交流。 。 想看書來

中國教育怎麼了 品格之憂(8)

對話是一種平等的姿態,沒有平等的氛圍,就不可能產生對話。

有不少企業的老闆喜歡坐在高高的辦公桌後面,讓他的客戶、員工坐在辦公桌前面低矮的沙發上與他“對話”。他或許是想透過這種居高臨下的方式強調他的存在和他的權威,他的確達到了目的,但同時也收穫了那些壓抑地聽他發表高論的人對他的厭惡,同時失去了信任。

中國的小學、中學、大學的很多教師,一直致力於做的就是這種令人厭惡的人。他們反覆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