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真的處在絕境裡,也能頑強地走出來。
每個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順利地度過一生,但有幾個父母能想到、做到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受獨立處事的行為能力的訓練呢?
我曾經看過一檔電視節目,湖南衛視主持的對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4的訪談。李陽說,他在美國的時候,有一次她的太太帶著孩子上街,那時候孩子還很小,在街上走著走著就摔倒了。按照中國父母的做法,就會立馬心痛萬分地把孩子扶起來,李陽的美國太太卻沒有這樣做,她就站在那裡,等著孩子自己爬起來。
孩子很委屈,哇啦哇啦又哭又鬧,不願意自己爬起來,但李陽的太太毫不理會,站在一邊靜靜地等著。終於,孩子明白母親是不會發善心的了,就停止哭鬧,自己艱難地從地上爬起來,搖搖擺擺地繼續往前走。
中國教育怎麼了 能力之憂(5)
我不知道其他看過這個節目的人會是什麼感受,而我,當時差點落淚。這個小小的細節,或許會改變這個孩子的一生,改變這個孩子此後的行為能力和心態:自己遇到的問題必須自己處理,自己有能力處理遇到的問題。一個孩子從小養成這樣的心態和行為能力,他的人生註定處處成功。
鄭板橋有幾句打油詩,我一直牢記:“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能算好漢。”一個人一旦養成了這樣的心態,就沒有幹不成的事情。
堅韌、能力和勇氣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從小就開始的各種各樣看似細小的訓練,它們不會一夜之間就形成,更不會憑空獲得
我關注過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有相當一部分成為百萬富豪的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有些富豪甚至沒有多少文化,但他們成了成功者。是什麼原因促成了他們的成功?我發現,這批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著堅韌不拔的強悍性格,有著遇事喜歡動腦筋的良好習慣,他們很少對別人有依賴心態,更沒有遇到難題就撤退的習慣。正是這種性格和習慣,讓這些沒有讀過多少書的人成了富豪。
為什麼是他們?因為他們是農村人,他們從小就生活在異常艱苦的環境中,從小就必須學習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活下去的心態和能力。當他們還不能走路的時候,就必須在泥地上爬來爬去,這不但鍛鍊了他們的骨骼,也鍛鍊了他們獨立處事的能力——遇到水坑怎麼辦?遇到石坎怎麼辦?遇到蚊叮蟲咬怎麼辦?……稍微大一點的時候,他們就要幫助父母做家務,再大一點的時候,他們就要學習耕地種田,學習到集市上賣雞蛋買鹽巴。當長得像一個男子漢的時候,他們就必須離開父母外出獨立謀生。
這一路上,沒有人會幫助他們。摔倒了,自己爬起來;肚子餓了,自己想辦法找食物;天冷了,自己想辦法取暖;沒有錢坐車,那就必須一步一步丈量腳下的路,往家的方向挪動……正是這艱辛的成長,讓他們學會了堅韌,學會了獨立處理各種複雜事務的能力,積累了遇到困難必須迎頭衝上去的勇氣。
他們沒有城裡人那樣豐富的社會資源,也沒有城裡人有文化,但他們從小就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如何解決難題、學會了如何尋找走向成功的路,一旦被允許可以創業的時候,他們擁有的巨大潛能就立即爆發出來。
堅韌、解決難題的能力和勇氣,這是成功者的三*寶。這三件法寶,只能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學校的教育、從小就開始的各種各樣看似細小的訓練。它們不會一夜之間就形成,更不會憑空獲得。
歐美電影大片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模式:英雄成長故事。多少年來,改變的只是故事本身,故事的模式卻一直沒有改變:一個人陷入無法想象的滅頂之災之中,他時刻面臨著考驗,必須作出判斷,並迅速採取行動。這些考驗的魅力在於,對於主人公來說,往左走還是往右走,都是難題。在這樣的兩難之境中,他必須作出選擇,沒有任何商量或妥協的餘地。
一個人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無路可走。這正是歐美大片的固定模式——把主人公推入絕境,不給他任何進或退的空間,他唯一的出路就是作出判斷,兩害相權取其輕,立即採取行動。
中國教育怎麼了 能力之憂(6)
當主人公採取果斷行動後,他又被推入下一個兩難絕境……陷入絕境、逃出絕境、再陷入絕境、再逃出絕境,如此往復推進,一個堅韌不拔、勇猛無畏、聰明極致的英雄就成長起來了。
我喜歡看這樣的電影,是被這些故事背後所倡導的觀點所吸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