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民族興盛的“機器”,這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
我真的希望看到大學生們的求職書上首先出現的不是畢業於某某名牌大學,而是“本人擅長某項技能”,這樣的應聘書一定能打動每一位企業家。
我一直感到很奇怪,大學四年教育是足以讓學生掌握一項技能的,至少能掌握這項技能的基本知識和實際操作,但很多大學生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這是為什麼呢?
在經常的交流中我瞭解到,很多大學的教育其實就是文憑教育,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拿到文憑畢業。正因為如此,大學新生入校後,由於沒有人要求他們必須掌握一項技能,也沒有人要求他們對人生作出清晰可行的人生規劃(不是職業規劃),在校四年,大多數大學生對未來都是迷茫的。
這樣的教育氛圍,這樣的指揮棒,能夠教育出掌握一技之長的學生,那才叫怪事。
“大學四年實際上就是漫長的等待過程,等待畢業,等待那個紅本本。”一位大學生這樣告訴我。
中國教育怎麼了 就業之憂(13)
漫長的等待是很無聊的,於是很多大學生就熱衷於談戀愛,熱衷於追逐時尚生活,更有一些女生,為了滿足高質量生活的慾望而誤入歧途,做起了富豪們的“二奶”!
那麼,他們怎樣才能考試過關呢?這位學生告訴我,平常大家都不怎麼讀書,一般都是等到臨考前一兩週才匆忙地背一些比較重要的內容,老師對這些內容一般都要提前提示。“學生考不過關,老師也沒面子,不好交差。”
畢業論文就更簡單了,直接從網路上下載,改頭換面交上去,一般都能過關。“我敢打賭,那些畢業論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從網上抄襲的,有的會把網上的幾篇論文進行嫁接組合,有的乾脆就是把網路上的原文搬下來,署上自己的名字。”
這樣敷衍的學習,就不擔心學不到真才實學,將來出去工作會吃力嗎?
他說:“工作?誰知道將來會從事什麼工作?反正有個文憑,出去亂碰,找到什麼幹什麼。”
這位學生的坦率,讓我感到脊背發涼。除開一張文憑以外,四年大學教育還給予了他們什麼?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非常不理解大學生們為什麼會喜歡那些頹廢無聊的流行歌曲,譬如一些含混不清的歌曲,竟然被大學生們熱烈追捧,我對此深感費解。一種形式的音樂得到廣泛傳播,它必定是迎合了人們的內心需求,熱烈追捧頹廢無聊的音樂,反映出的正是這些人內心深處的頹廢和迷茫。大學生正值旺盛的成長階段,陽光和向上應當是他們內心的主色調,但他們卻喜歡頹廢迷茫的東西,這是什麼原因呢?
他們對未來沒有明確的方向,他們對自己的人生無法把握,他們沒有掌握將來就業的過硬的“技”,在這樣的心態下,他們的迷茫就是理所當然的。
其實,大學生們對未來是有夢想的,有的想做工程師,有的想做官員,有的想做商人……問題在於,沒有人教他們怎樣去實現這些夢想,也沒有人給他們機會去實際訓練實現夢想必需的“技”。
一位新聞界的朋友告訴我這樣一件事:他曾經到某個大學的新聞系去講學,很受學生們歡迎。後來他在跟系領導交流中瞭解到,這所學校新聞系畢業的學生真正從事新聞工作的,還不到5%,原因是學校所教的新聞採編知識,根本不能適應現代傳媒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學校只教給學生們過時的新聞理論,而沒有給予學生們實際操作的機會。
“為什麼不給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機會呢?”他感到很奇怪。
系領導回答說,學生們畢業後,是否能從事新聞工作,是否能勝任新聞工作,與他們的教育目的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畢業,他們將來幹什麼工作,不是我們應當關心的,也與學校的業績考核沒有必然的關聯。”
聽了這番話後,朋友才明白為何新聞專業畢業的學生連一條普通的新聞都不會寫。“學校根本沒教他們怎樣做真正的新聞,而是讓他們考試,拿到文憑。”
根據他的瞭解,很多大學都是這樣,包括一些職業院校,讓每一個學生拿到畢業文憑成為教育的最高目標,也是唯一的目標,至於學生們將來能否勝任某一項工作,學校方面漠不關心。
在這些依靠抄襲網上論文順利畢業的大學生裡,有一部分學生後來成了教授,甚至成為大學的管理者。我無法想象,這些沒有真才實學的教授(不少人恐怕也是透過抄襲別人的論文而當上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