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山洪暴發,沖毀棧道,蜀魏並未交戰。諸葛亮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穿平時的衣服入殮,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諸葛亮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諸葛亮曾經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20'諸葛亮死後30年,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五章 周瑜 (求點推收賞評)
周瑜(公元175年-公元210年),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洛陽令周異之子,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領南郡太守。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病逝,年僅36歲。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周瑜為平虜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漢太尉之職。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遠大。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家人移居舒縣。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交好。周瑜和孫策在此廣交江南名士,很有聲譽。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孫堅死後,孫策繼承父志,統率部卒。周瑜從父周尚為丹陽太守。正好孫策入歷陽(今安徽和縣西北),將要東渡。於是寫信給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孫策,給他以大力支援。孫策十分喜悅,說:“我得到你,太好了。”於是,二人協同作戰,先克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長江北岸)、當利)今安徽和縣東,當利水入江處),接著揮師渡江,進攻秣陵(今江蘇江寧秣陵關),打敗了笮融、薛禮。轉而攻佔湖孰(今江蘇江寧湖熟鎮)、江乘。進入曲阿(今江蘇丹陽),公元195年(漢獻帝興平二年),逼走劉繇(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當時孫策部眾已發展到幾萬人。他對周瑜說:“我已經有了平山越的兵力財力糧食。你還是回去鎮守丹陽吧。”於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陽。不久。袁術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隨周尚到了壽春(今安徽壽縣)。袁術發現周瑜有才。便欲收羅周瑜為已將。周瑜看出袁術最終不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只請求做居巢縣長,欲藉機回江東。袁術同意了周瑜的請求。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周瑜經居巢回到吳郡(今江蘇蘇州)。孫策聞周瑜歸來,親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將,調撥給他士兵兩千人,戰騎五十匹。此外,孫策還賜給周瑜鼓吹樂隊,替周瑜修建住所,賞賜之厚,無人能與之相比。孫策還在釋出的命令中說:“周公瑾雄姿英發,才能絕倫,和我有總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陽時,他率領兵眾,調發船糧相助於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論功酬德,今天的賞賜還遠不能回報他在關鍵時刻給我的支援呢!”周瑜時年二十四歲,吳郡人皆稱之為周郎。因廬江一帶,士民向來佩服周瑜的恩德信義,於是孫策命他出守牛渚、後來又兼任春谷長。不久,孫策要攻打荊州,拜周瑜為中護軍,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隨軍征討。周瑜、孫策攻破皖城,得到橋公兩個女兒,皆國色天姿。孫策自娶大喬,周瑜娶小喬。孫策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接著進攻尋陽,敗劉勳,然後討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來鎮守巴丘。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四月,孫策遇刺身亡,時年26歲,臨終把軍國大事託付孫權。時孫權只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數郡,其偏遠險要之處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傑散在各個州郡,並未和孫氏建立起君臣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關鍵時刻,首先出面支援孫權的是張昭、周瑜、呂範、程普等人。周瑜從外地帶兵前來奔喪,留在吳郡孫權身邊任中護軍。他握有重兵,用君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