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東史郎先生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智者和勇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東史郎先生還帶著他唯一的兒子東隆史前來南京,除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外,父子倆還專門去了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前,向遇難者獻了花,默禱謝罪。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再遇東史郎(4)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時陪同他們父子倆去那裡的情景。
那一天,南京的天氣很熱。東史郎先生提出要帶他的兒子東隆史去拜謁一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考慮到天氣炎熱,而東史郎年事已高,我打算安排他們到離夫子廟狀元樓會場較近的正覺寺遇難同胞紀念碑去,但東史郎先生不同意,一定要去長江邊,可能他認為江邊上的遺址當年屠殺規模大,在那裡向他兒子講述歷史的地點比較好。我們同意了他的要求,安排他倆去了中山碼頭。
父子倆每人抱著一束鮮花,在我的帶領下,來到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前。東史郎先生身著白色長袖襯衫、灰色褲子,東隆史身著灰色圓領短袖襯衫、藍色褲子。父子倆個頭差不多高,都戴著一付寬邊眼鏡,不同的是一個白髮人,一個黑髮人。他們在紀念碑前佇立很久,然後,一起走到碑前,恭恭敬敬地放下鮮花,向遇難者鞠躬謝罪。虔誠之至,溢於言表。
反省和後悔的區別是,反省是向過去說再見,後悔是重新走向過去。東史郎先生應該屬於前者。
離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後,來到了附近的長江邊上。果然,在那裡,東史郎給兒子講述當年日軍在這裡集體屠殺的往事。父親邊講邊用手勢比劃著,講得生動;兒子邊聽邊點頭認同,聽得認真。我一邊看著他們父子倆在深情地交流,一邊暗暗地在想,東隆史大學畢業後,在東京一家知名的音響製造企業工作十多年,作為一個技術員,他對他父親的過去了解有多少?他對其父親現在的行為能夠理解和支援嗎?
一時難以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不過,東史郎先生父子倆的舉動倒是值得肯定。我想,如果日本老兵都能夠像東史郎先生一樣,哪怕是對其親屬說出歷史真相的話,日本國內否定歷史的人肯定就會少了許多。
此次,我還陪同東史郎先生,找到了他在60年前日記中記載的東郊馬群一帶集體屠殺遺址。
東史郎先生在日記中是這樣記述的:
“系在枯枝上的兩面白旗在夜風中飄揚。圍旗而坐的7000名俘虜煞是壯觀。
……第二天早晨(1937年12月19日),我們接到去群馬(馬群)鎮警戒的命令。在群馬(馬群)鎮警戒的時候,我們聽說俘虜們被分配給各個中隊,每一箇中隊兩三百人,已自行處死。據說他們中間唯一的軍官軍醫因為知道###軍藏軍糧的地方,上面命令把他留了下來。
我們不清楚為什麼殺掉這麼多俘虜。但是總覺得這太不人道,太殘酷了。
我覺得簡直難以理解,好像很不應當。
7000人的生命轉眼之間就從地球上消失,這是個不爭的事實。”⑨
東史郎先生筆下的群馬鎮,實際上是指南京東郊的馬群鎮。不知東史郎先生當年把兩個字讀反了,還是根據日本有個群馬縣名犯了經驗主義錯誤,我不得而知。但南京稱馬群的地名只此一處,絕無群馬一名。為此,東史郎去年來南京期間,還專門要我陪同去馬群鎮,當他親眼看到公路邊上藍底白字的“馬群”路牌時,才徹底認錯,並在路牌下合影留念。
關於馬群一帶7000人的屠殺地點究竟在哪裡?東史郎自己也說不清楚。他要我們幫助找一找。去年(1996年)10月,我們在馬群附近的仙鶴門,找到了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千人墳”,以及幾處當年集體掩埋屍體的遺址。再對照東史郎所在師團(第十六師團)長中島今朝吾的日記中,關於在仙鶴門處理7000人的記載,我們大體斷定當年在馬群附近和仙鶴門的7000人的集體屠殺是同一回事。
為了驗證我們的想法,這次我們專門請東史郎先生到仙鶴門去,現場指認此處集體屠殺遺址。
仙鶴門位於南京的外城東北角。
南京的外城是座土城,沒有內城牆那樣高大雄偉,但周長達 180 裡,有仙鶴門、麒麟門、滄波門、高橋門、安德門、江東門等38座城門。現在,這些土城及其城門早已不復存在,城門名只是作為地名而存在,其實是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