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碼頭、北極閣等南京大屠殺遺址進行實地調查,走訪了部分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
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東史郎在玄武門和中山碼頭兩處集體屠殺遺址的回憶。
南京的明城牆建於明朝初年(1366~1386),素有“高堅甲天下”的美稱,在我國古代城池中居於首位,堪稱世界第一。明代的都城南京有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道城牆,戰禍連連,滄海桑田,昔日的皇城、宮城、外郭早已灰飛煙滅,唯有京城牆依然巍峨屹立。南京城牆為青磚瓷磚巨石結構,全長公里,城牆高14~26米,厚米,有城垛13600多個,保壘200多座,它有中華門、武定門、光華門、中山門、太平門、神策門、新民門、和平門、挹江門、儀鳳門、水西門、漢中門、玄武門等13座城門。雖歷經六百多年的風雨洗刷和戰爭破壞,它的主體部分仍不倒不凸不塌,現尚存地面遺存公里,可稱遺存至今的明代古文物群。它東連鐘山,西據石頭城,南傍秦淮河,北鄰玄武湖。⑤而在玄武湖西側的城門,就叫作玄武門,它毗鄰城內主幹道中央路。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章:初識東史郎(3)
在東史郎的提議下,我帶領著日本南京事件歷史調查團一行十多人,來到了面朝中央路一側的玄武門大門口。
在玄武門左側約50米處,東史郎先生指著城牆根告訴我們:“當時日軍從國際安全區內搜捕了大約五百多名中國人,驅趕到這裡用機槍全部殺死,屍體就堆在這裡。”
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慘痛過去總是深刻的。東史郎是這樣,其他日本老兵也是這樣。
這使我想起《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年7月14日第六版,曾轉發日本《赤旗報》同年7月13日的報道:
“在日本京都府發現了一批記載南京大屠殺慘狀的筆記,成為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的佐證。
這批筆記是原日本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