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又怎樣在靈魂的救贖中

化身成了一棵正直、挺拔的樹

……2006年的第一場雪呀

在南京高高的城頭上

清晰地映照出一位東瀛老人

溫潤又堅毅的眼睛

差不多與此同時,我也從報紙上讀到了朱成山館長髮自日本的長篇報道,深情而詳盡地記敘了他在東史郎家鄉參加葬禮的實況、觀感以及老人的生前身後事。更為不易的是,僅僅過了兩三個月,我又讀到了這部題名為《我與東史郎交往13年》的書稿。說實話,我真難以想象書的作者,一個從早忙到晚、各項活動排滿了日程、一週工作七天也不夠用的“當家人”,怎樣跟自己的睡眠搶時間,何其神速地完成這部十幾萬字的新作。我想唯一合理的解釋,這是一本早有準備,用心、用理解和友情、用孜孜不倦的工作和實際行動“寫作”了十三年的書;是作者自認識東史郎那天起,就在這不平常的“交往”中投入了一箇中國公民、歷史研究者、社會工作者和“忘年交”的熱忱、深思與負責精神,為聯絡過去和未來、消弭隔閡與障礙而開啟了一本有益於世道人心的書。沒有這樣的前提和實質,再快、再高明的寫手恐怕也難以勝任如此有分量、有意義的工作。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序言二(2)

每個時代的重大事件面前,都會有表現出色的證人。他們之所以出色併為世人所稱道,是因為他們在同那些企圖掩蓋事實真相的撒謊者、作偽者、常常是位高權重者的鬥爭中,表現出了堅持真理、承擔道義的非凡勇氣和誠實篤行的寶貴品格,充分顯示了“真”與“善”的力量——無論遭遇怎樣的打壓,也決不屈服、決不後退,即使生前沒有爭取到公平的對待,但在良心和正義的法庭上,他們早已是無可爭辯的勝利者。眼前這本新書的已故主人公東史郎,就是這樣一位值得懷念和敬重的“歷史性證人”。本書作者以他的親身經歷和見聞,向我們介紹了東史郎老人的感人故事、《東史郎日記》和《東史郎日記》案的來龍去脈,不僅為我們描繪了這位由侵略戰爭的“加害者”(其實也是受害者)轉變為“懺悔者”、覺悟者和中國人民真朋友的光明歷程,也記錄了聲援和支援東史郎鬥爭的一批日本進步人士的生動群像。如果說貫穿全書的鮮明主題是中日兩國民間人士在“以史為鑑、面向未來”的共識下攜手搭建跨越鴻溝和陰霾的和平與友誼之橋的話,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猶如“精衛鳥”般勇敢堅定地在日出東方的廣闊地平線上傳遞著新世紀希望的“搭橋”者們的身影……

本書作者朱成山先生,是一位對抗日戰爭史有深入研究、在“南京大屠殺”專題上著述豐富、涉獵廣泛、貢獻突出的學術帶頭人。繼《為300000冤魂吶喊——朱成山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文集》兩巨冊和其他多種專業史書出版後,《我與東史郎交往13年》一書的問世,既是他史學研究和社會工作的新成果,也是他寫作領域中的一項新開拓。與他過去的論著有所不同,這部新書更偏重於記實和寫人,有更多的細節和故事,有更多的情感流露和文采飛揚,但又不失學者的嚴謹、選材的精當和觀點的犀利。作為南京市文聯2006年度簽約作品,說它是近年來金陵文壇在報告文學和傳記文學方面的一項重大收穫,是一點不為過的。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本書體現了時代精神的思想內涵和不可多得的屬於“第一手資訊”的真實事件、人物刻畫與場景再現,一定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讀者、研究者和關注者的目光,顯示它非同尋常的價值。

因為說到底,這一切的努力和已經取得的成功,都寄託著來自現實生活和歷史深處的“真”與“善”,千真萬確地屬於南京這座曾經付出巨大民族犧牲、如今遍地生長著挺拔青松和傲雪紅梅的千秋名城的永恆記憶,如同她腳下厚重的城磚,如同她身旁天塹的飛虹。

(丙戌清明後三日,寫於玄武湖邊)

作者簡介:

馮亦同,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南京作協顧問,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序言三(1)

有一個不能忘記的日子,2001年12月13日。

那一天,我們開展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活動後,進行了呈遞彈劾判決追訴狀的行動。

由於日本最高法院駁回了上訴,東京高等法院的不當判決成了定論。為此,東史郎先生對做出這個判決的奧山法官發起了彈劾行動。在日本的司法制度中這是最後的法律手段。

這次彈劾審判提出之時,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