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誤以為在謀求自己的幸福,但他們真正的目的卻不為他們所瞭解,因為這目的只是生產一個只有經由他們才可以生產的個體。男女雙方為著這一目的而走到了一起。這樣,他們應該彼此儘可能地和諧共處。但是,雖然這兩個人由於本能的錯覺——它是狂熱愛情的本質——而走到了一起,這兩人在其他方面的差異通常卻是很大的。當錯覺消失以後——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其他方面的差異就會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據此,出自愛情的婚姻一般來說都會導致不幸福的結局,因為這樣的婚姻就是為了將來的後代而付出了現在的代價。“為愛而結婚的人將不得不生活在痛苦之中。”——一句西班牙諺語如是說。而出於舒適生活考慮而締結的婚姻——這經常是聽從父母的選擇——則是相反的情形。在這裡,人們主要的考慮——不管它們是什麼——起碼是現實的,不會自動地消失。這種婚姻著眼於現在一代人的幸福,而這當然就會給後代帶來不利;並且,是否真能確保前者仍是未知之數。在婚姻問題上只看在金錢的價上,而非考慮滿足自己喜好的男人,更多的是活在個體,而非種屬之中。這種做法直接與真理相悖,因此,它看上去就是違反自然的,並且引來人們某種的鄙夷。如果一個女孩,不聽其父母的建議,拒絕了一個有錢、年紀又不老的男人的求婚,把所有舒適生活的考慮擱置一邊,做出了符合自己本能喜愛的選擇,那她的做法就是為了種屬而犧牲了自己個體的安樂。不過,正因為這樣,我們才不由自主地給予她某種讚許:因為她挑選了更為重要的事情,並且以大自然(更準確地說是種屬)的意識行事;而她的父母則本著個體自我的思想給她出謀劃策。根據以上所述,我們似乎看到了這樣一種情況:在締結婚姻時,要麼我們的個體,要麼種屬的利益,這兩者之一肯定會受到損害。通常就是這樣的情形,因為優厚的物質條件和狂熱的愛情結合一道是至為罕有的好運。大多數人的身體、道德,或者智力都相當差勁和可憐——其原因或許部分就在於人們在選擇自己的婚姻伴侶時通常不是出於純粹的喜好,而是考慮各種外在的因素和聽任偶然的情形。但如果人們在考慮舒適生活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考慮自己個人的喜愛,那就等於是和種屬的精靈達成了妥協。眾所周知,幸福的婚姻是稀有的,這正好是因為婚姻的本質就在於它主要著眼於將來的一代,而不是現在這一代人。不過,請讓我加上這一句,作為對那些具溫柔氣質和充滿愛意的人的某種安慰:有時候,與狂熱的Xing愛結合在一起的是一種出自完全不同源頭的感情,也就是說,是一種建立在性情相投基礎上的真正的友誼,但這種友誼經常只在真正的Xing愛因獲得滿足而熄滅以後才會出現。這種友誼通常是這樣產生的:兩個個體的身體、道德和智力方面的素質互相對應,形成互補——由此產生了著眼於將來孩子的Xing愛;這些素質在這兩個個體的關係中,使各自的脾性氣質和思想優點相映成趣,同樣發揮了互補的作用,並由此構成了氣味相投、和諧的基礎。
在此討論的關於Xing愛的形而上學與我的總體的形而上學可謂絲絲入扣,而前者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後者的地方則可以總結為下面幾點。
我已經清楚表明:人們為了滿足性慾而小心翼翼地選擇異性伴侶——這裡包括Xing愛的無數強烈等級,最高一級則為狂熱的激|情——完全是因為人們嚴肅、認真地關注其後代的個人特性。這種異常奇特的關注證實了我在《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已經闡明的真理:第一,人的自在本質是不可消滅的——它繼續生存於後世之中。這是因為假如人類是絕對倏忽、短暫的,那在時間上尾隨著我們的人種的確完全有別於我們,那麼,如此強烈和不知疲倦的關注——它並非出自人為的思考和意圖,而是出自我們本質的內在衝動和本能——是不可能像現在這樣頑固存在、難以根除,並對人們發揮著如此強大的影響。第二,人的自在本質更多地存在於種屬,而非個人之中。這是因為這種對種屬的特殊構成的關注——它是所有情事的根源,從只是一時的喜歡一直到最投入、最認真的激|情——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確實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而這種事情的成功或者失敗會深深地觸及每一個人。因此,這事情也就被特別稱為心的事情。更有甚者,當這種關注強烈和明確地表現出來時,所有隻是關乎自己個人利益的事情則一概讓路,並在必要的時候成為其犧牲品。所以,人們以這樣的方式顯示了:種屬比起個體與人們更加密切;兩者相比較,人們更直接地活在種屬之中。那麼,為何戀愛著的男人把全副身心交付出去,誠惶誠恐地看著對方的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