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小說:神了 作者:冬兒

地獄來體現上帝的尊榮。他更是偉大的使徒。

死亡成為不斷重寫的事件。不僅世俗的藝術家在改寫,在《新約》中,這次死亡也不斷被重新整理、賦予意義,【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也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著死,敗壞那掌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的人。】《希伯來書》

剝奪生命是最嚴厲的懲罰,因此,它也是權力最遠的疆界。死了之後,就逃脫了權力的控制,甚至,主動追求的死亡成為了對權力的反諷。也就是說,權力在這種新的死亡觀前面完全失去了效用。

對死亡的顛覆性革新,使人與死亡之間的關係,由單純的“害怕”拓展到“不怕”、“平靜接受”。這並不是基督的首創,而要歸功於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的死亡。卞哲明·周維德牧師也不得不承認,它是僅次於基督的死亡,“無論是在古代還是近代的任何悲劇裡,無論是在詩歌還是在史乘裡,(除了一個例外)沒有一件事是可以與柏拉圖書中蘇格拉底臨死時刻相媲美的”。考慮到蘇格拉底死在基督之前,站在更客觀的立場,應該認為他的死亡影響了基督的死亡。

蘇格拉底這樣看待死亡,“我們之中認為死是一件壞事的人乃是錯誤的……死要麼是一場無夢的熟睡,——那顯然很好——要麼就是靈魂移居到另一個世界裡去……如果一個人能和奧爾弗斯、繆索斯、赫西阿德、荷馬談話,那他還有什麼東西不願意放棄的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讓我一死再死吧。”

最後,蘇格拉底說:“死別的時候已經死到了,我們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們去活。哪一個更好,只有神知道了。”

神不知道會如何評價蘇格拉底的死亡,可是,人確實被他開啟了一種可能性,縱使我們從來沒有勇氣和智慧像他一樣死亡,依然只是“因怕死而為奴的人”,可是,我們畢竟有了一種抵抗的可能性。

虹橋書吧WWW。HQDOOR。COM

()好看的txt電子書

第13節:守望者只說兇言

守望者只說兇言

能看到一個社會的凶兆,以未來的危險促進當下的改過革新,這樣的人,有知識、有膽量、生死置之度外,是一個時代的心靈與眼光。這類人多,世界就不會那麼愚蠢。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人來說出凶兆,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報人、大學教授、批評家、科學家。這就全看機緣了。

在《舊約》裡,這類人被稱為“守望者”,他負責指出一國或一人的罪錯。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啊,你要告訴本國的子民說:我使刀劍臨到那一國,那一國的民從他們中間選立一人為守望的。他見刀劍臨到那地,若吹角警戒民眾,凡聽見角聲不受警戒的,刀劍若來除滅了他,他的罪就必歸到自己的頭上。他聽見角聲,不受警戒,他的罪必歸到自己的身上;他若受警戒,便是救了自己的性命。倘若守望的人見刀劍臨到,不吹角,以致民不受警戒,刀劍來殺了他們中間的一個人,他雖然死在罪孽之中,我卻要向守望的人討他喪命的罪。

“人子啊,我照樣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所以你要聽我口中的話,替我警戒他們。我對惡人說:‘惡人哪,你必要死!’你以西結若不開口警戒惡人,使他離開所行的道,這惡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倘若你警戒惡人轉離所行的道,他仍不轉離,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卻自己脫離了罪。”】《以西結書》

從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守望者是吃力不討好的活兒,要麼得罪人,要麼得罪神,收益率一定是為負數。

說好話,討好彩,並不在守望者的話語責任之內;做這種事情,好處很多,從來都有熙熙攘攘的人群爭相唱頌,並沒有必要指定一個人來做。這反過來可以當作一個有趣的標準,如果連守望者都開始只說吉兆,那有可能就到了一個敗壞的時代。

《列王紀上》中,承擔守望者職責的先知米該雅,生活在一任邪惡的以色列王時期。王有一次要出征,召集四百先知詢問,他們都說:必勝!他聽了還是不放心,想到還有米該雅沒有詢問,而米該雅素來只說兇言,不說吉言,他心裡非常討厭。派去召喚米該雅的使者瞭解王的心思,對米該雅說:【眾先知王一口同音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米該雅來到王的前面,張口就說:必勝!這倒讓王不敢相信,他說:你要說實話。米該雅說:必敗!王馬上翻臉,說:把這個人下在監裡,使他受苦,吃不飽、喝不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