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年12月開始進攻遼國。由於有耶律餘睹為先鋒熟門熟路,再加上遼內部爭鬥導致的離心離德,一路上勢如破竹,1122年正月就攻佔了遼國的中京。
天祚帝匆忙逃往燕京,很快就被趕到了西京(山西大同),4月又逃往夾山(今內蒙古大青山,這個地方在當時據說只有遼國的貴族知道進去的路徑),遼國滅亡看來是大勢所趨了。
宋朝君臣沒有想到幸福來得如此地快,以前把自己打得面面的強敵如今變成了“軟柿子”,此時不捏更待何時,一個個摩拳擦掌,喜形於色,恨不得把人家打倒在地再踏上一隻腳,讓他永世不得翻身,把祖先的惡氣給出了。煮熟了的鴨子不能飛了,燕京已是唾手可得了,萬一機會錯過了還不把腸子給悔青了?
宋朝立即毫不留情地翻臉,正式撕毀了兩國之間相互信守了一百多年的“澶淵之盟”,根本不考慮以前老祖宗的指天盟誓。宋徽宗下詔以收復燕雲十六州、恢復漢地、###無道為名對遼國宣戰,為了坐收漁翁之利,立即任命自己的親信童貫和蔡攸(蔡京之子)為正副統帥,率十五萬宋軍從京師出發,以种師道(《水滸傳》中“小種經略相公”)為都統制節制各路宋軍。
臨行前,宋徽宗授與童太師“御筆三策”作為指導平燕戰爭的三項基本原則:“如果燕京人自己動手把遼國收拾了,歡迎我朝大軍進駐燕京,我朝因此不費刀兵就恢復舊的疆土,這是上策;燕京的耶律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