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前,宋徽宗授與童太師“御筆三策”作為指導平燕戰爭的三項基本原則:“如果燕京人自己動手把遼國收拾了,歡迎我朝大軍進駐燕京,我朝因此不費刀兵就恢復舊的疆土,這是上策;燕京的耶律淳(天祚帝逃跑後自立為帝)政府如果能夠妥協賠款,這是中策;如果燕京人不肯歸附,必然導致戰爭,也要保證我朝軍隊全師而還,但這是下策。”
不看還真不知道,原來偉大的宋徽宗是想要追求《孫子兵法》裡用兵打仗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果歷史的車輪按照宋徽宗的設想轉動就好了,估計中國現在就已經是“大同社會”了,也可能全世界也是“大同社會”了,可是現實真的很殘酷,偏偏不給宋朝天子面子,並且是狠狠地扇了他們一個大耳光。
童貫作為一個宦官,忠實地執行自己主人的意圖是最為重要的,否則也混不下去了。到達前線後,按照宋徽宗“上策伐謀”的指示,派人前往燕京勸降耶律淳,如果他早早來投降,將來不失富貴。耶律淳是一個愣頭青,絲毫沒有顧及到“兩國來戰,不斬來使”的國際法準則,直接就把使者給殺了。
童太師心眼兒很活泛,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上層路線走不通,走邊緣路線也可以,於是就以高官厚祿為誘餌派人策反遼國易州豪強史成獻城投降,這個史成也是個腦袋一根筋的主,把使者逮捕送往燕京砍了腦袋。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 三 回 渴復土敗盟攻遼地 忍屈辱童貫得燕山(2)
童貫作為一個太監非常不理解這群人的行為,遼國都已經混到這步天地了,幹嘛還那麼玩兒命呀,形勢不對的時候該換主人得換主人呀!不過如果人人都要這麼想,估計全國男人都要閹割自己做宦官了,中華民族自己就把自己給整亡國滅種了。
童宦官琢磨半天覺得還是賞格不夠豐厚,承諾不夠鄭重的緣故。於是命馬政之子馬擴攜帶宋徽宗親筆詔書,以封疆裂土為誘餌,如果能夠以州縣來投降的,立即可以擔任州縣之官。並且還分別撫諭耶律淳的各部將領納土歸宋,並在邊境地區出榜用優厚的待遇,招撫燕京地區漢民歸降。
童貫在榜文中極力將宋軍美化為解救燕雲失地漢人的“大救星”,自稱弔民伐罪,來了絕對不搶糧食,還幫助老百姓挑水掃院子,如騷擾百姓,必定軍法從事,等等。由此可見,宋政府對收復燕雲的迫切程度可謂是猴急馬慌的了。
俗話說得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天底下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涿州當地類似於黃世仁、劉文彩的漢族惡霸地主劉宗吉暗中就與宋軍搭上了線,妄圖開城投降走統一戰線。劉大地主的“地下工作”顯然做得不到位,這種投降叛逃的事情保密工作最重要了,但是在他與宋軍眉來眼去的時候不幸被遼方知道了,只好如喪家之犬般倉皇逃入宋朝軍中尋求庇護。
宋朝在邊境上招降納叛的種種不道德行為,終於激怒了燕京的遼國皇帝耶律淳。本來就對遼國遭受侵略的時候宋朝的拉攏投降很惱火,再加上其招降納叛的行為違反了兩國百年合好的誓約,於是決定與宋軍決戰,好好教訓這些一百年前的手下敗將。
耶律淳收攏那些被金兵驅趕著從遼東逃難到燕京的難民,擴充兵員,並命大將耶律大石、蕭幹領軍至宋遼邊境迎戰宋軍。遼國的軍隊對金兵有些力不從心,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對付更為軟弱的宋軍還是綽綽有餘的,況且這些宋軍還是由童貫這個飯桶來指揮。
結果是,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宋軍不堪一擊,在燕京城下被殺得大敗,百里之內,屍骨隨處可見,不得不退回到雄州才安頓下來。幸好當時遼軍不知道“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個道理,也可能是因為兵力不足,遼軍只是追至雄州,否則宋軍會輸得當掉褲子了。
宋徽宗在東京本來做著“不戰而勝”的美夢,每天望眼欲穿地盼望著好訊息,結果得到的是慘敗,很是惶恐不安,便下詔書班師回朝。為了推卸責任,童貫按照宋軍建軍以來的傳統,把失敗的責任一股腦地推給了老將种師道,說他老邁年高不堪大用,而他作為三軍統帥,沒有一絲一毫的責任。
宋徽宗是個標準的混蛋,對於童貫的上奏,他也不做認真的分析調查,立即把种師道降級並且強迫退休,看來他幹別的事情不行,幹這種缺心眼兒的事情倒是很有效率。
此戰遼國雖大獲全勝,但總體的被動局勢並沒有得到改善,內部還是危機重重。屋漏偏逢連雨天,黃鼠狼也偏偏喜歡咬病鴨子,幾個月後,耶律淳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