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哲學啟蒙 作者:閒來一看

人的。那麼有必要追問的是,人的意義若是不能與其他物種分享,那麼它顯然不在進化的層次上,也不在生命的層次上,更不在存在的層次上,那麼,它究竟是什麼?還有嗎?有的話,還不是虛構的嗎?如果人類即便是在被自然選擇中進化程度更高的物種淘汰之後也具有排他的意義的話,那麼人的意義無疑並非是自在和先驗的,而更可以認為是人類自己賦予的、人化的。若人類如前述可能中的那樣和其他物種一樣分享意義,那麼專屬於人的意義顯然是不可能的。人的意義湮沒於所有存在物中,不再有任何優越之處可言,因為優越感等原因而萌生的關於自身意義的意識也自然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如果不被意識的話,意義又從何說起呢?

即使是從人自身的進化史看,現代人也遠非人類的終極。要知道,今天遍佈地球的65億人口,其實只有少數共同的祖先,而上古人類的所有其他分支,都已經在數百萬年的自然選擇中消亡了。眾多的人類祖先只留下生存過的痕跡,而今我們只能透過頭蓋骨化石來推測他們曾經生活在這個而今人類繁盛的星球上了。

人類作為一個物種,處於不斷進化之中,這個過程不僅體現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上,眾多距我們不遠的消亡的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瑪雅文明、樓蘭古國等)時刻提醒我們,這種演化遠遠沒有終結。甚至同樣的事正發生在今天的人類文明的演變中,從西歐的停滯、老化和中日印等國人口擴張以及移民就可以看出些須端倪了。

可以說,人類進化史就是一部微縮的生物進化史,在這部歷史中,各個亞種的人不斷消逝和新生。在這裡,人的意義是模糊不明的,它更像是整部歷史中所有已經逝去的和新生的所有人的集合的意義,任何一個單獨人種的意義都無確指。推而廣之,在整個生物進化史中,在不斷消逝和新生的物種家庭中,人的意義何在呢?人本身就不是終極、靜止,而是處於變化之中的,在討論人的意義時,這一點多少難以被注意吧。意義附著於人之上,而人卻不是固定的,如果人本身就是變化不息、含糊不明的,那麼意義於人不過是水上浮萍、逢場作戲罷了。

橫向的看,假若地外生命存在,人的意義無疑是更值得我們去質疑了。

地球遠非宇宙的中心,也不會是唯一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雖然太陽系的行星中除了地球以外沒有生命,但太陽系只是整個宇宙一個極小的成員,而且只有五十億年的歷史。據估計,宇宙至少有一百億年的歷史,類似太陽的恆星約有1020個,據估計宇宙間有生命的行星至少有108個。因此,雖然尚未發現地外生命,但是從理論上講,其他天體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卻是不能排除的。如果外星生命存在的話,人的意義又該從何理解呢?如果外星生命因為環境不同於地球而以不同於人的方式存在,或者其文明以遠遠領先於人的方式存在,那麼人的意義又該怎麼理解呢?如果我們迄今對外星生命一無所知,原因卻僅僅是因為文明程度不足,與此同時外星生命不但以一種我們未知的方式生活著,與我們存在於同一個宇宙中,還光顧過人類的星球,而它們不曾與人類溝通、其原因卻僅僅是兩種文明差距太大導致,此時人的意義又該如何理解呢?

將討論建立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而非現實性的基礎上或許不夠嚴謹,然而這樣的可能不但存在,對它的思考也有助於對人的意義的反思。因為,人的意義始終並不確切,建立在可能性的基礎上的討論,也有助於明確是否該把人的意義留在可能的層次吧!

3.

或者更實質一些,人作為動物是否具有意義?

表面看,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個體行為有些差異,但從整體看,人類與其他曾經統治地球的繁盛物種一樣,純粹以動物的方式存在。人類和其他高階哺乳動物有很近的血緣關係,和所有其他生命分享共同的生命屬性,都有功能相近的器官,進行目的相同的活動。人和黑猩猩分享98%的共同基因,即便和果蠅的基因也有60%的共同之處,比較一下人和這些動物在構造和活動上的區別,這些外在的差別和內在基因的差別難道不是有微妙的關聯嗎?

再來看看人類活動對地球面貌的改變,儘管廣泛深刻,但是這又與地質史上歷次因生物導致的改變沒有多少區別。漫長地質年代裡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氧氣增加的變化也是植物長期光合作用的結果。恐龍滅絕假說之一就是由於恐龍大量釋放甲烷等氣體,導致氣候變化,最終使恐龍滅亡。6500萬年前的地球因為恐龍的活動而改變,今天恐龍只留下化石,今天的地球因為人類活動而改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