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3 / 4)

小說:哲學啟蒙 作者:閒來一看

所持的真理也會不同。又如不同種族由於基因、文化歷史和生存環境上的差異,正如兩性差異一樣,導致天然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識等方面的差異,也使人們所持有的真理變得各不相同。人類認知的侷限以及侷限之下認知的差異都是人之為人所固有的,在真理之外的領域,這些侷限和差異並不妨礙甚至有利於人的和平生存。但是在探尋要求永恆、絕對、普適的真理方面,人的認知的侷限和差異使這樣的探尋必然無功而返。因為在天然侷限和差異存在的情況下,人們不可能知道更高的真理,也並不存在符合絕對、永恆、普適等任何一個標準的真理。

認知形態的轉變也是普遍真理並不存在的又一證據。人們向來擅長以否定過去來肯定現在。認知形態的轉變使前一認知形態下構築的真理大廈崩潰,代之以新認知形態下被後人認可的真理。例如神話曾經長期在歐洲佔有統治地位,地中海沿岸的人們一度因為對神話人物的確信而不敢駛出地中海駛入大西洋。天主教的崛起使神話世界的盡人皆知的真理破滅,代之以上帝的真理,這些真理中上帝以其無所不能的造物主和救世主的身份駕馭著萬物,人類在其福音中似乎可以永遠和睦幸福、生生不息。但是隨後作為新主流認知形態的科學又證明這些統治歐洲長達數百年的真理不過是謬誤之源而已。新真理的誕生伴隨著舊真理的覆滅,新陳代謝的規律在此同樣適用,雖然幾乎所有真理都被寄望於普適與絕對,但是沒有一個真理可以達到這樣的標準。

而今的科學如同當年的上帝一樣,人們對科學的追求像曾經對上帝的信仰那樣執著與痴迷。因為科學確實給人帶來了福音,正如教會口中的上帝也曾經給人們帶去了福音一樣。

然而即使對科學的全力訴求,也不能使人類離真理更近一些。作為認知形態之一,科學顯然對人類認知存在的固有侷限無能為力。它可以在這個侷限內使人類得到完善,但是從尋求普遍真理出發,科學無疑同樣力有不逮。例如幾何中的兩點一線,算術中的1+1=2,這些很少有人懷疑其正確性,因為很少有人懷疑構築該學科的基礎的正確性,即,這些學科使人們首先接受它們的預設的規則,然後再由這些設定好的並且被認可的規則推匯出令人認可的結論。這些預設的規則及結論被人們當作真理來對待,並且在科學至上的年代,在科學沙文主義者和迷信科學的人眼裡,只有這些、只有科學才是真正顛撲不破的真理。但這不過如同先讓人相信全知全能的上帝存在,再讓人們去相信上帝七天造物之類的聖經故事一樣。有理由懷疑這些基礎規則並非普遍真理,正如有理由懷疑今天的物理學理論也將如牛頓真理和亞里士多德真理一樣將被後來者取代。

甚至現在方興未艾的科學真理也終將被取代。今天的物理學框架仍然由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構成,而在之前牛頓的理論是絕對的主角,在牛頓之前亞里士多德力學理論被大多數人接受。有理由推測構成今天物理學框架的真理也將被明天的另一種真理取代。

這一過程或許正在悄然的但是深刻的發生。例如數學平均數的出現晚於算術平均數,雖然數學平均數在運用上導致的誤差較算術平均數大,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數學平均數的運用範圍較算術平均數要廣泛,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數學平均數的數學性質比算術平均數要好。從這個事例可以感覺到科學的演進。新陳代謝不僅發生在科學的前沿,也發生在科學的基礎領域。又如在數的演變過程中先後出現了自然數、整數、小數、負數、無理數、虛數等,數的不斷豐富的過程也是其作為真理的代言工具持續的不能滿足真理普適、永恆、絕對等基本標準的過程。可以設想在數的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一個終結,正如它曾經有一個開始一樣。數的歷史的結束過程也是數作為真理的結束過程和另一種作為真理的認知工具的成長過程。到那時,1+1=2會被否定,正如今人否定聖經故事一樣(事實上,在廣泛應用並伴隨著社會的巨大進步的二進位制中,十進位制裡的算術等式已經是錯誤的了)。科學程序上的各個領域內的所有這些變化在時刻發生,有理由相信這必將也是一個新的真理取代科學的真理的程序。

人的理效能力其實是個巨大的假象,我們的智慧永遠是我們自己的、狹隘的、有偏見的、非理性的,然而又可以自我安慰自我欺騙並且可以用以生存的。

總而言之,從上述對真理的天然侷限和差異,以及對認知形態的轉變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對任何絕對真理的尋求都是徒勞的,因為即使存在,人類也不可能知道這樣的真理究竟身在何處。這些使“真理”一詞已經成為一個杜撰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