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就得繼續下去。其實,即便沒有公開提這個問題,政府不可能不知道有關這方面的人口形勢前景並不樂觀:數量超常的同年出生的城鎮青年正步入就業年齡' 見本書,圖表4,頁398。'。
1978年底至1979年底:群眾的抵制與政府的堅持
會議雖然制定了相應明確的政策,但是並沒能讓主要的當事人接受。在14日的新華社報道中已經可以覺察到對這個問題的一絲焦慮:“中央相信,廣大知識青年是會從大局出發,服從國家的統籌安排”。其實,對剛過去的運動進行批判(即使是有限度的),又對知青的實際困難表示關心,這隻能令那些青年更加堅定決心要全盤否定下鄉運動。當局準備將來完全停止上山下鄉,許多青年本來就覺得自己是犧牲品,現在更加喊冤叫屈了,他們中間有些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還得被迫繼續下鄉,更不用說那些把生命中的10年(甚至十幾年)在農村而仍滯留在那兒的知青,這次會議並沒有對他們何時能返城作出任何保證。插隊的知青也許還有點兒理由懷抱希望,可那些在農場的所能看到的機會是微乎其微了。陳永貴直言不諱,“要在國營農場繼續安置知識青年,辦好農場,使青年們看到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為建設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作出貢獻”' 新華社訊,1978年12月14日,刊於SWB,1978年12月18日。'。
熱火朝天的請願潮
接受還是不接受,提出這個問題在過去是荒謬可笑的,因為中共有種種辦法將它的決定強加給社會;但是在1978年底這個問題以十分尖銳的方式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