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決心”' 北京電臺廣播,1978年2月3日,刊於FBIS,1978年2月10日。'。各省市也召開了大小會議,首先是為了貫徹北京一月座談會的精神,另外還要組織1978年畢業生的動員工作' 《人民日報》1978年1月31日第三版;貴州電臺廣播,1978年2月21日,刊於SWB;1978年2月25日;江西電臺廣播,1978年3月17日,湖北電臺廣播,1978年7月27日,遼寧電臺廣播,1978年9月10日,福建電臺廣播,1978年9月21日,以及吉林電臺廣播,1978年10月26日,刊於FBIS,1978年3月24日、1978年8月11日、1978年9月15日、1978年9月29日及1978年10月31日。'。與上一年比較,這些會議上宣佈的下鄉青年數量目標是降低了,不過降幅並不驚人'湖北省估計有5萬人下鄉,而上一年有“6萬多”;見湖北電臺廣播,1978年7月27日,刊於FBIS,1978年8月11日,以及《人民日報》,1977年11月8日,第四版。'。3月份,華國鋒在第五屆人大期間反覆強調政府要把下鄉運動繼續進行下去的決心' 見華國鋒的報告,載於《人民日報》1978年3月7日。'。
5月知青辦公室要求各省市按照四個現代化的原則來準備安置畢業生,增加留城的名額。因此大部分省市都添補了可免下鄉的青年類別,但並不是統一的。從全國來看,當年究竟有多少知青下了鄉?只有一個官方數字,是陳永貴1978年底在全國會議上做的報告中提及的:到那個時期為止,一共有1700萬知青下了鄉。而1977年底宣佈的數字是“1600多萬”,那麼這就意味著1978年下鄉的人數稍微低於100萬。1700萬這個數字後來在中國或外國被反覆引用,其實那不過是一個泛泛的估計,而且陳永貴也沒有說清楚這個數字是不是包括文化革命前下鄉的。根據後來的資料顯示,1978年僅有48萬零9百名知青下鄉,只相當上一年下鄉總人數的28%' 見國家統計局統計司,前引,頁110。',而知青辦本來預計的是減少一半。全國各地計劃下鄉的人數比這個預計要低:60萬' 劉小萌,前引,頁719。'。實際上,最後的下鄉人數還要低,這就說明抵制的力量相當強。
在1978年間,下鄉政策開始出現其他的變化。報刊上介紹的知青典型與過去不一樣了,現在是自學出來的“專家”,他們透過實驗和研讀“中外”科學文獻來推動農村的現代化建設' 《人民日報》1978年1月6日第三版、1978年1月18日第二版及1978年5月16日第三版。'。再也不提思想上接受再教育了。人們主要關心的是:如何解決1973年以來在繼續改善知青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其實,負責人都知道,要解決問題,第一次全國會議採取的措施是遠不足夠的。1977年12月21日,在座談會上派發的一份內部簡報上,知青辦公室透露,根據一項全國範圍的調查,許許多多的知青生活仍然達不到自給自足。在13個省市自治區下鄉青年生活不自給的比例超過50%,而在雲南、貴州、四川、福建及甘肅等地則高達70…80%。知青辦也承認,到1976年底,大約100萬知青還沒有像樣的住房,結婚知青的住房問題尤其嚴重。時間一年年過去,年青人的婚姻問題就越來越迫切需要解決,但財政預算上的投資少得完全不值一提。黑龍江的一個農場預計,如果那兒的知青都結婚的話,那得需要28年才能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 劉小萌,前引,頁668…672。'。知青中眾多大齡未婚者,尤其是大齡未婚女青年,他們的問題在全國都變得很尖銳(至於原因何在,請看第九章)。
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那就是知青辦公室和教育部聯合發出的通知的主要內容:保證想參加高考的知青有足夠的時間複習。許多知青抱怨沒有時間準備1977年的高考入學試,所以後來就規定報考知青每天都有一點兒工餘時間複習功課。但是,不可以耽誤生產,為了準備考試而擅自返城的青年都被召回原工作單位' 1978年5月6日通知(新華社訊,1978年5月11日,刊於SWB,1978年5月19日)。亦見湖南電臺為落實通知精神的廣播,1978年5月16日,刊於SWB,1978年5月27日。'。此外,還禁止地方幹部阻撓知青報名,當時,新政策使這些幹部喪失了過去的特權,他們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就拒絕開具必要的批准證明信。6月底《人民日報》曾刊登一封讀者來信,反映出在某些地方“土政策”依然罔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