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庸拔出長刀,高聲說道:“與燕逆決死,背城而戰,有進無退,有生無死!”
偌大的校場中,只有一個人的聲音迴盪。
一遍又一遍。
“決一死戰,有進無退,有生無死!”
慢慢的,附和聲漸起。
經歷過太多次的失敗,南軍近乎忘記了熱血沸騰的感覺,喪失了拼死一搏的勇氣。
隨著主帥鏗鏘的聲音,戰士的榮耀,將帥的鬥志,一點一點被燃燒起來。
同樣是大明的軍隊,燕軍悍勇不假,卻不是個個三頭六臂,同樣兩條胳膊兩條,肩膀上頂著一個腦袋,不過是戰場拼殺,死了,能拉上一個也是夠本!
鬥志溢滿胸腔,即便是死,也要奮力一戰!
校場之上,將士的吼聲震天。
盛庸高舉長刀,一直沒有落下。
哪怕成為了南軍統帥,在久經沙場的燕王看來,盛庸仍是個無名小卒,壓根不被放在眼裡。
盛庸的確不是名將,他甚至打不過平安和徐輝祖,但對朱棣,他有著旁人不具備的優勢。
從真定到北平,從鄭村壩到白溝河,河北到山東,從德州到濟南,這個無名小卒一直在戰場的第一線,一次又一次被燕軍打敗,一次又一次領教到了燕王的厲害。
後世有句話,失敗乃成功之母。
從失敗中,盛庸不停的思考,不斷的取得進步,逐漸摸透了朱棣最擅長使用的戰術。
被敵人瞭解,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
正如朱棣瞭解李景隆,依靠對他的瞭解,接連挫敗朝廷大軍。平安了解朱棣,如果沒有李景隆這個草包上司,沒有折斷帥旗的那陣大風,白溝河之戰或許會換個結果。
盛庸終於研究出了能戰勝燕軍騎兵的方法,而朱棣卻並不瞭解盛庸,相反,還很輕視他。種種原因疊加起來,註定自靖難以來未曾遭逢一敗的燕王,將遭受人生中最慘痛的一次滑鐵盧。
繼鐵鉉之後,盛庸也光榮成為了永樂帝黑名單中的一員。
燕軍仍在前進。
十二月甲午,燕軍下汶上,奪濟寧。
盛庸率兵避其鋒芒,進駐東昌。
南軍的行動很隱秘,按照盛庸的話說,咱們悄悄的進城,小心的挖坑,放箭開槍的統統不要。
為引開燕軍的注意力,盛庸派遣先鋒將領孫霖在滑口設伏,不求戰勝,只求麻痺對方。
接到這個任務,孫霖的心情很複雜。
按照主帥的意思,這次伏擊是為麻痺敵人,令燕王誤判己方戰力,輕敵冒進。
往深處想一想,主帥為何將如此“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是因為信任自己,還是認為自己是個草包,不用演戲都能讓燕軍低看一眼?
孫霖不願深想,想多了都是眼淚。
雖然心酸,孫霖率領的前鋒軍還是忠誠的執行了命令,成功的被燕軍斥候發現埋伏,完美的被燕軍一次衝鋒擊敗。
孫霖原本能逃走的,不想敵陣中突然衝出一個殺神,渾身似罩著一層有形的煞氣,長刀舉起落下,一刀一個,不管指揮還是小兵,遇上就砍,動作相當利落,利落中帶著飢渴,好似平生以砍人為最高追求一般。
按照孟十二郎的話來說,絕對的死神來了。
孫霖很幸運,又很倒黴。
幸運的是,在被渾身煞氣的沈瑄砍死之前,先一步被燕軍千戶劉江劈下了馬。
不幸的是,堂堂一個先鋒將領,二品的都督,竟然被一個千戶生擒,這樣的遭遇著實讓他抬不起頭來。
其實孫霖大可不必如此。有被孟十二郎兩刀砍死的楊松專美在前,他好歹是被千戶生擒,不值得沮喪。
劉江至少還有五級戰鬥力,孟清和官再大,戰鬥力也是渣渣。
拿下孫霖的前鋒部隊,沈瑄終於實現了本次戰役中零的突破。他開始認真考慮,今後上戰場要不要把臉蒙起來,否則敵人見他就跑,要麼嚎上一嗓子,想繼續憑戰功升官,難度實在太大。
十二月乙卯,燕軍終於抵達東昌。
盛庸麾下軍隊早已做好準備,嚴陣以待。
見南軍出城迎戰,且多為步卒,燕王當即下令,楊鐸與鄭亨為前鋒,率領騎兵衝擊軍陣左翼。
沈瑄被留在了大軍之中,至於原因……燕王默默轉過頭,拳頭抵在嘴邊咳嗽兩聲,他這侄子委實太過彪悍了點。為了大軍,暫時壓陣吧。
楊鐸和鄭亨的進攻十分順利,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