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改造,讓它儘量的簡單一些,讓我們先運作起來,然後再慢慢的完善。”
張梁心裡一凜,幽州的政治結構本質如何,江永可是說過了,那是一種類似共和的結構,也就是權力的分配比較平,這個張梁很難接受。
江永瞥了張梁皺起的眉頭一眼,眼睛眨了眨繼續道:“我們可以維持現在的上層政治結構,然後加強底層百姓的自治程度和監督權力,沿用幽州的土地和經濟政策,適當的提高一些稅賦,然後加大對底層百姓的扶持投入”
張梁鬆了口氣,只要江永不動自己的權力,那麼就好說,其他的眾將也鬆了口氣,只要江永不動他們碗裡的肉就好說,至於將來加大監督力度,這個只要公平,大家到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畢竟現在他們手裡的權力還不多,利益也不多,所以,執行起來相對要容易得多。
如果方誌文和他參謀部的那些聰明人在這裡,肯定直接就笑噴了,這江永玩得是溫水煮青蛙啊,只要定下了土地不可交易的規矩,張梁的政策就會被這條規矩逼的不得不走上跟幽州一樣的道路。
但是,能不能走下去可就不好說了,制度再好也是人來執行的,江永的想法是不錯的,但是能不能成,誰也不敢下結論。
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研究,江永帶著一幫子土包子,愣是整理出了一套規章法典,這被後來的人們稱為漢中法的一整套政治經濟政策,也有人說是簡化的版的幽州法。
不管怎樣,反正這套漢中法開始推行了,由於這套規章對百姓的好處是很大的,加上漢中的世族已經被徹底的摧毀,而且漢中原本就被五斗米教進行過類似的合作化管理,新的法規跟這個倒是有些類似,於是推行漢中法意外的順利,一時間漢中大地上也出現了一片欣欣向榮的姿態。
另一方面,張梁在漢中立法,說明了張梁完成了從流寇向地方政權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黃巾陣營玩家開始迴歸中土,在漢中紮根,這也給漢中的建設加了一把力。(未完待續……)
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劉焉病重劉表起意
PS:感謝‘歲月毋痕’大大投出寶貴的月票!謝謝!
春天來了,天氣漸漸的暖了起來,房間的窗戶也能常常開啟來透氣了,可劉焉的病情卻越發沉重了,基本上已經不能到議事堂議事了,眾臣紛紛前來探望,不僅僅是關心劉焉的身體狀況,眾人也是在關心自己的未來。
這時候,大家都要仔細的想想自己的未來了,想想後劉焉時代的到來自己該如何自處,這是一個相當現實的問題。
張松也經常來探望劉焉,總的來說,張松對劉焉的看法還算是不錯,雖然劉焉也不大喜歡張松的性格和生活態度,但至少劉焉還是很重視張松的意見,雖然算不上言聽計從,但是也能從善如流,因此張松在成都的地位也還算不錯。
可是眼看著劉焉病體沉重,就要撒手人寰的樣子,接下來繼承劉焉大位的想必就是那個沒啥主張,兼且讀書讀傻了的劉璋了。
說起劉璋張松可是一肚子氣,劉璋每次看到張松都毫不掩飾的流露出一臉的鄙夷和厭惡,張松知道自己的長相不招人喜歡,而且性格上也有些扭曲,但是自己的才華可是在這裡放著的,你身為一個上位者,難道用人是看長相的?就算你要看人品,咱不就是生活有點不檢點麼,這不過是小節,可劉璋卻死盯著這些小節不放。
因此,張松從心裡不喜歡劉璋,更現實的問題是劉璋一旦繼位。自己勢必會被劉璋給排斥在權力圈之外吧,這個結果張松是不能接受的。那麼能不能改變整個結果呢?當然是可以的,不讓劉璋上位不就可以了!
不讓劉璋上位的候選辦法有不少。一個是鼓動劉焉行廢立之舉,張松最近來探視劉焉,都在試探著朝這個方向引導,比如說劉璋性子太溫和,耳根子又軟,當不得人主之類的,不過不知道劉焉是已經病糊塗了。還是裝糊塗,每次一說這個,劉焉就像沒聽見一樣。毫無反應。
張松試探了幾次也不得不死心了,此路不通,咱就換條路走,聰明人怎麼能讓尿給憋死!
既然劉焉不肯換劉璋。那麼就連劉焉一起換了吧!
從這點上看。張松這個人還真是有點刻薄寡恩,當然了,這跟劉焉並沒有真正的接受張松這個人,以及周圍的同僚對張松的排斥是有很大關係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壞蛋其實也不是自己長成的,而是環境給逼成的。
張松的眼光首先在成都城裡逡巡著,到底誰能取劉焉而代之呢?
這時候。一個人的身影出現在張松眼裡,那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