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三十九軍與六十五軍的情況怎麼樣了?”
“官兵計程車氣還不錯,只是損失的重灌備沒有完全補充到位。三十九軍每個師只有一個整編裝甲營,其他裝甲部隊的在編比例都不超過八成。六十五軍的情況更加糟糕,全軍只有兩個整編裝甲營,在編比例低於七成。”
“人員呢?”
“都已補充到位,只是新補充的兵員還沒有經受戰火考驗。”
“該來的遲早都得來,不上場,永遠也成不了真正的戰士。”黃峙博笑了笑,說道,“去下達命令吧,讓三十九軍先開拔,六十五軍殿後。記得告訴魏成龍,如果南邊的韓軍膽敢輕舉妄動,就給點顏色,千萬不要為了西面的戰鬥束手束腳。如果這次戰役仍然不能迫使聯軍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我們就得為第三次戰役做準備。”
戚凱威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黃峙博的意思。
魏成龍是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少將軍長,也是陸軍中非常有名的“猛將”。如果不是為人過於剛硬,而且經常袒護犯錯誤的部下,他早就去了第三十九集團軍,成為東北地區的頭號戰將了。到第六十五集團軍,不但沒有埋沒他,反而讓他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在他的努力下,姥姥不愛、奶奶不疼的第六十五集團軍才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並且發展壯大,在朝鮮一戰成名。
按照黃峙博的安排,第六十五集團軍將“留守”東線。
名為留守,實際則是讓魏成龍好好發揮一下。
雖然在東線戰場上,聯軍已經退卻,韓軍第九裝甲師僥倖突圍後,一路逃到三八線北面的高城,沿著高城到金化的公路線部署防線,但是聯軍並沒完全喪失反撲能力,只要第九裝甲師獲得補充,仍然具有威脅。
用一個集團軍對付一個韓軍師,肯定不是問題。
問題是,東線上不止第九裝甲師。
到十月十五日上午,東線的韓軍已經超過四十萬,而且有三個主力師與五個戰前組建的獨立旅,精銳部隊的總兵力超過八萬。
這支力量,絕對不可小覷。
從某種意義上講,韓軍已經把重點轉向東線。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
第一次戰役中,美軍遭到重創,兩個在東線打主力的陸戰師全軍覆沒。戰役後,美國當局在是否繼續打下去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沒有及時向韓國增兵,連已經完成動員的第一裝甲師與第二裝甲師也留在了本土,沒有開拔。結果是,美軍必須集中兵力守衛西線,只能把東線的防禦重任交給韓軍。
為此,韓軍只能把主力全部放在東線。
以東線的交通情況,特別是元山以南地區的地理環境,也更適合韓軍,而不是裝甲師這類的重型部隊。
用一個集團軍對付四十萬韓軍,就算魏成龍沒有絲毫畏懼,也不大樂觀。
理想的防禦方式不是建立防線,而是充分利用第六十五集團軍的裝甲力量,跟韓軍打運動戰。
在此安排下,第六十五集團軍將在必要的時候發起進攻,拖住東線的韓軍。
黃峙博的要求並不高,第六十五集團軍只要堅持到戰役結束就行了。如果能夠在東線取得突破,自然最好不過。如果不能取得突破,志願軍也能在第二次戰役結束之後,在東線發動一場戰術進攻。
總而言之,第六十五集團軍的基本任務是守住元山。
事實上,關鍵在第三十九集團軍身上。
如果讓黃峙博選擇,肯定會讓第六十五集團軍參與西線戰鬥,把第三十九集團軍留在東線。可是在他做出這個安排之前,陸風烈打來電話,要他充分考慮第三十九集團軍全體指戰員的感受。
雖然陸風烈沒有明確要求什麼,但是黃峙博不是笨蛋。
第一次戰役中,第三十九集團軍負責攻堅,損失非常慘重,可是在評定戰果時,卻排在了第六十五集團軍之後,甚至不比第十六集團軍好多少。雖然黃峙博親自制定的戰果評定標準非常公正,但是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官兵卻難以理解。要知道,消滅第二陸戰師的是第三十九集團軍,阻擋第一陸戰師突圍的也是第三十九集團軍,而第六十五集團軍只打了鹹州,沒有參加圍攻咸興的戰鬥。
這種不滿情緒,很快就轉變成了實際行動。
戰役結束之後,理應損失最慘重的第六十五集團軍優先獲得補充,可是總裝備部與總後勤部卻把優先權給了第三十九集團軍。
因為補充由後方總部負責,所以黃峙博也插不了手。